手术都是具有一定风险性的。为降低手术风险,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就需做好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即严格控制手术的各个环节、各个步骤,以此达到规避风险、为患者提供保障的作用。
1.完善管理制度
(1)完善相关制度。根据现有问题以及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完善管理制度,细化工作流程,确保分工明确。
(2)规范进行工作。了解相关制度,按照要求进行护理工作,以此排除因个人因素而导致的事故。
(3)管理手术人员。对于身体欠佳人员,尽量不让其参与手术过程,以免护理人员免疫力低不慎感染疾病。
(4)规定定期体检。规定护理人员定期体检,加大免疫接种工作宣传力度,鼓励护理人员积极进行接种。
2.护理标识管理
(1)掌握医疗物品的标识。以便于快速拿取、正确使用。
(2)做好腕带等的标识工作。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区分患者疾病类型及严重程度,便于护理人员快速核对患者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3.定期进行培训
(1)成立护理小组。分配人员责任,增加实践活动,培养人员之间的默契。
(2)开展培训活动。定期进行思想培训活动,定期开展专家讲座,传输先进护理思想,教授先进专业知识,使其增加专业知识储备量、增强护理能力、提高技术水平、提高综合素质。
(3)开展实践活动。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动手能力,重视细节工作,规范操作行为,使其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熟练掌握护理技能。
4.做好术前护理
(1)提高患者重视度。告知患者手术护理的重要性,使其重视手术护理工作。
(2)多为患者例举手术成功的病例,少说关于手术风险的事,帮患者尽量排除焦虑、不安等消极情绪。
(3)向患者讲解术后护理事项,以此转移患者注意力。
(4)告知患者手术环境,使其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改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的恐慌心理。
(5)对手术室加大检查力度,找出潜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解决,以免影响手术顺利进行。
(6)明确人员责任,做到分工明确,减少术中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5.注意术中护理
(1)进行病房交接。手术室护士应与患者核对腕带、病历等信息,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积极配合,之后用轮椅或转运车将患者接入手术室。手术室护士应再次核查患者的手术信息、手术方式等内容,然后将患者推入专属的手术间。
(2)进行术前准备。包括:消毒皮肤,常规铺巾,摆放器械,调整灯光,布置手术台,穿好手术衣,设置适宜的温湿度,连接有关的设备仪器并检查其性能;对患者进行适当的肢体约束,注意在手术床上不要随意翻身,以免因手术床较窄发生坠床的情况;根据手术需求,摆正手术体位,患者若有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告知患者手术间内的设备、仪器会发生声响,请患者不要紧张;清点缝针、纱布、敷料、一次性物品等。
(3)全面听从指挥。做好器械传递工作,全面听从医生指示。做好辅助工作。妥善固定各类管道,及时擦拭血迹,以便于医生进行下一步处理。做好包扎工作,时刻监测患者各项体征,若出现任何情况,及时呼叫医生尽早处理。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应对患者进行三次手术安全核查,而且在手术中,麻醉医师应保持检测患者的各项指标以及生命体征。术中注意事项包括: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生命体征;鼓励患者并为其进行心理护理;严格无菌操作,控制人员流动;主动配合手术医生进行手术;主动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操作轻柔,避免器械碰撞;保持手术环境安静舒适;注意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主动配合传递各种器械;及时补充术中所需物品;及时处理各种紧急情况;协助手术医生包扎伤口;结束前注意清点用物;整理用物及手术间;做好手术记录。
手术室是救治患者的重要场所,为保证患者身体健康,提高手术安全性,做好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以及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做好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控制工作,才能规避治疗风险,减少危险因素,从而有效防止事故发生,促进患者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