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四类患者适用肝胆介入手术

发布时间:2024-01-11 阅读:831次 作者:戴发亮
单位及职务:曹县人民医院

肝癌作为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呈上升趋势。传统的肝癌治疗方法如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往往伴随着较大的创伤、副作用和复发率。因此,寻找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肝癌治疗方法成为了医学界的研究热点。

1.肝胆介入手术原理

肝胆介入手术是一种利用现代影像技术引导,通过导管等器械对肝脏及胆道疾病进行微创治疗的手段。它避免了传统外科手术的大范围创伤,能够在局部病灶实施精准的治疗。

1.1影像引导下的精准定位

肝胆介入手术的核心在于精准定位。手术开始前,医生通常会利用超声、CT、MRI等影像技术,对患者的肝脏和胆道结构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明确病灶的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血管和组织的关系。通过影像技术的引导,医生能够精确地将导管、针头等介入器械插入到预定的治疗部位,为后续的治疗步骤打下坚实的基础。

1.2导管技术的应用

导管技术是肝胆介入手术中的关键。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目的,选择合适的导管和辅助器械。导管通常通过动脉或静脉途径进入体内,经过精确的操控,最终到达肝脏或胆道的病灶部位。一旦导管到位,医生就可以通过导管进行药物注射、栓塞、消融等操作,直接作用于病灶,达到治疗的目的。

1.3局部治疗机制

药物直接作用:通过导管向病灶部位注射化疗药物或其他治疗药物,使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提高药物的疗效,同时减少全身性的副作用。

血管栓塞:对于某些血管丰富的病灶,医生可以通过导管向血管内注入栓塞材料,阻塞血管,使病灶失去血液供应,从而达到控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物理消融:利用射频、微波等物理能量,通过导管将能量传递到病灶部位,使肿瘤细胞受热坏死或被直接毁损。这种方法具有定位准确、损伤范围可控的优点。

2.肝胆介入手术在肝癌等肝胆疾病治疗中的优势

2.1微创性

肝胆介入手术通过导管等微创方式进入体内,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极小,避免了传统开放式手术所带来的大面积创伤。这意味着术后患者疼痛轻、恢复快,能够更快地回归正常生活。

2.2精准定位与治疗

借助先进的影像技术,如超声、CT、MRI等,医生能够精确地将导管等器械引导至病变部位,实现精准定位。这确保了治疗能够直接作用于病灶,提高了治疗效果,同时降低了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2.3高效性与安全性

肝胆介入手术能够直接对病灶进行药物注射、栓塞、消融等操作,从而迅速阻断肿瘤的血供或毁损肿瘤组织,实现高效的治疗效果。同时,由于手术创伤小、操作精细,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对较低,确保了治疗的安全性。

3.肝胆介入手术适用人群

早期肝癌患者:对于早期肝癌患者,尤其是那些无法接受或不愿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肝胆介入手术可以作为首选的治疗方式。通过精准的导管技术,直接将药物或栓塞材料送至肿瘤部位,达到缩小肿瘤、控制病情的目的。

中晚期肝癌患者: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尤其是已经出现肿瘤扩散或转移的患者,肝胆介入手术可以作为姑息性治疗手段。它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存期。

手术后复发或转移的患者:对于经过手术切除后肿瘤复发或转移的患者,肝胆介入手术可以再次发挥治疗作用。通过针对复发或转移病灶的精准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进展。

身体条件差,无法耐受传统手术的患者:对于年龄较大、身体条件较差或存在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传统外科手术可能风险较大。此时,肝胆介入手术因其微创性、恢复快的特点,成为更为合适的治疗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肝胆介入手术具有诸多优势,但并非所有肝胆疾病患者都适合接受该手术。医生在决定是否采用肝胆介入手术时,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期望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因此,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咨询专业医生,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决策。

曹县人民医院 戴发亮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四类患者适用肝胆介入手术》,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4年01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