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是最基础的生命活动,一呼一吸间,氧气被送入身体各处,维持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正常运转。若呼吸系统遭遇“重创”,比如严重感染、慢性肺病急性发作等,原本顺畅的呼吸就会变得无比艰难,甚至发展成威胁生命的“呼吸危重症”。此时,身体缺氧、器官功能受影响,每一秒都可能关乎生死。了解呼吸危重症的救治方法,不仅能帮我们更好地理解医护人员的工作,更能让我们在面对这类紧急情况时,多一份冷静与配合。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呼吸危重症的相关知识。
一、认识呼吸危重症
呼吸危重症简单说就是呼吸系统出现了严重问题,导致身体无法获得足够氧气,或者无法正常排出二氧化碳,直接威胁生命。当身体出现一些危险信号时,比如感觉空气不够用,呼吸特别费力,嘴唇、指甲发紫,呼吸频率明显加快(每分钟超过30次),甚至出现意识模糊,这些都可能是呼吸危重症的征兆。
二、常见呼吸危重症的类型以及病因
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急性呼吸窘迫症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其常见的病因在于患者出现感染、创伤以及休克等。
2.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
慢性阻塞性肺病主要的病症表现为气道狭窄和肺泡破坏。导致该病急性加重的原因是患者出现感染情况、空气污染以及药物反应等。患者若出现急性加重的情况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急促等,严重者会导致出现呼吸衰竭。
3.肺炎
肺炎疾病主要是由于细菌、病毒以及真菌等病原体引起的,该疾病会导致患者肺部出现组织坏死、脓肿等,严重者会导致出现呼吸衰竭。
4.肺栓塞
肺栓塞指的是血栓堵塞患者的肺动脉或是其他分支,导致肺循环受阻。肺栓塞出现的原因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长期卧床、手术等。
三、呼吸危重症的治疗手段
轻度呼吸窘迫时,可以经鼻高流量氧疗。通过专门的设备从鼻腔输送高流量、经过加温加湿的氧气,能有效提高氧气的吸入浓度,同时还能一定程度上支撑气道,让患者呼吸更轻松,减少呼吸肌的疲劳。
中度呼吸困难患者,需要采用无创呼吸机。患者戴上面罩,呼吸机会在吸气时提供一定压力,帮助肺部扩张,呼气时适当降低压力,让气体更容易排出,加以辅助呼吸,尤其适合慢阻肺急性加重等情况。
若患者是重度呼吸困难,比如自主呼吸微弱甚至消失,就需要采用有创呼吸机。它通过气管插管把氧气直接送入肺部,能更精准地控制呼吸的频率、潮气量等参数,给严重受损的肺部争取恢复的时间。
四、康复措施
机械通气期间,只要患者病情稳定,就可以开始基础活动,比如在医护人员帮助下活动四肢、翻身等,这样能预防肌肉萎缩和血栓形成。
拔管后,可以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比如腹式呼吸、缩唇呼气等,可以逐步的帮助患者恢复肺功能。
在患者康复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体力和耐受度调整训练强度,同时要避免过度劳累,防止病情反复。恢复期间以及患者康复之后,需要注意确保患者生活环境的空气质量,定期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适当加强运动,增强患者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