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老年人脆性骨折如何防治

发布时间:2025-05-12 阅读:174次 作者:王志华
单位及职务: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骨科(创伤)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脆性骨折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达36%,而脆性骨折后1年内死亡率高达20%—30%。本文结合最新医学指南与临床研究,系统阐述老年人脆性骨折的防治策略,助力构建“营养-运动-环境-医疗”四位一体的防护网络。

一、脆性骨折:藏在“轻微跌倒”背后的骨骼危机

1.定义与核心病因

脆性骨折是指因轻微外力(如站立高度跌倒)或日常活动引发的骨折,常见于脊柱、髋部、腕部等部位。其核心病因是骨质疏松——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

高危人群:绝经后女性(雌激素下降加速骨流失)、75岁以上男性(年龄每增长10岁,骨折风险翻倍)、长期卧床者、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风湿性疾病)、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人群(如泼尼松)。

危险因素:低钙/维生素D摄入、缺乏运动、吸烟酗酒、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

2.骨折后的连锁反应

典型发病部位呈现“三高”特征:脊柱压缩性骨折占35%,髋部骨折占23%,桡骨远端骨折占18%。值得注意的是,髋部骨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术后1年死亡率达20%-30%,50%幸存者将丧失独立生活能力。

脆性骨折不仅导致疼痛、畸形和功能丧失,更可能引发致命并发症:

髋部骨折:术后1年内死亡率达20%-30%,常见死因为肺炎、血栓。

脊柱骨折:4年死亡率近50%,可能导致慢性疼痛、身高缩短甚至瘫痪。

再骨折风险:首次骨折后2年内,再骨折风险增加2.7倍,形成“骨折-骨量流失-再骨折”的恶性循环。

二、三级预防体系:从源头阻断骨折风险

1.一级预防:未雨绸缪,筑牢骨骼基础

(1)科学运动处方

抗阻训练:深蹲、半蹲、弹力带训练,增强骨应力(每周2—3次,每次20分钟)。

平衡训练:单腿站立(扶椅背)、脚跟脚尖交替行走,降低跌倒概率。

有氧运动:太极拳、快走,改善心肺功能的同时刺激骨形成。

案例:一项针对绝经后女性的研究发现,坚持太极拳运动1年,骨密度下降速度减缓30%。

(2)营养强化策略

钙质补充:每日摄入1000—1200mg,优先通过牛奶、豆制品、绿叶菜摄取,不足时选择含维生素D的钙剂。

维生素D激活:每日800—1200IU,阳光照射不足者需通过强化食品或补充剂补充。

蛋白质摄入:优选鱼、蛋、低脂乳制品,促进肌肉合成(推荐量1.0-1.2g/kg体重)。

数据:维生素D缺乏者补充后,跌倒风险降低22%,骨折风险下降15%。

(3)居住环境优化

防跌倒设计:安装卫生间扶手、防滑地垫,移除地毯边缘与过道杂物。

夜间安全:床边设置感应夜灯,楼梯加装双扶手。

辅助器具:使用拐杖、助行器,避免穿硬底鞋或拖鞋。

2.二级预防:早筛早诊,阻断骨折进程

(1)骨密度筛查

筛查时机:女性≥65岁、男性≥70岁每年检测双能X线骨密度(DXA)。

诊断标准:DXA测定T值≤-2.5即可诊断骨质疏松,结合FRAX?工具评估10年骨折风险。

工具推荐:FRAX在线评估(https://www.sheffield.ac.uk/FRAX/),髋部骨折概率≥3%或主要骨折概率≥20%需干预。

(2)药物干预方案

基础药物:双膦酸盐(如阿仑膦酸钠)抑制骨吸收,地舒单抗(RANKL抑制剂)降低骨折风险。

进阶治疗: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特立帕肽)促进骨形成,适用于严重骨质疏松或骨折后患者。

数据:双膦酸盐治疗5年,髋部骨折风险降低40%,椎体骨折风险降低55%。

3.三级预防:骨折后系统管理,避免二次伤害

(1)急性期处理

现场急救:固定伤肢,冰敷消肿,避免自行复位加重损伤。

手术时机:髋部骨折24小时内手术可降低死亡率,微创技术(如骨水泥强化)缩短康复时间。

案例: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24小时内手术患者死亡率较48小时后手术降低40%。

(2)并发症防控

深静脉血栓:术后6小时开始踝泵运动(每日200次),配合低分子肝素预防。

坠积性肺炎:每小时翻身拍背,指导深呼吸训练(每日5-10次)。

营养支持:术后每日增加500kcal热量,蛋白质增至1.5g/kg,搭配维生素C促进胶原合成。

(3)康复训练计划

术后第1天:踝泵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预防肌肉萎缩。

术后2周:床边坐立训练,逐步过渡到扶拐行走。

长期康复:避免跳跃、弯腰提重物,捡物时采用“髋膝联动”下蹲法。

数据:系统康复训练患者功能恢复率较未训练者提高60%。

三、特殊人群的个性化防治策略

1.糖尿病患者的骨健康管理

血糖控制:HbA1c<7%可降低骨代谢异常风险,避免低血糖引发跌倒。

药物调整:慎用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可能加重骨流失),优先选择二甲双胍或DPP-4抑制剂。

2.长期服用激素者的干预

剂量监控:泼尼松每日剂量>5mg且疗程>3个月需启动抗骨质疏松治疗。

联合用药:双膦酸盐联合钙剂可抵消激素的骨流失作用。

3.认知障碍老人的防护

环境简化:移除多余家具,使用颜色对比明显的防滑地垫。

监护策略:安排专人看护,使用智能穿戴设备监测跌倒。

四、走出误区:这些观念该更新了

误区1:“补钙就能治骨质疏松”

真相:补钙是基础,但需联合维生素D及抗骨吸收药物才能有效降低骨折风险。

误区2:“少活动能避免骨折”

真相:长期卧床加速骨流失,科学运动(如抗阻训练)反而能增强骨密度。

误区3:“骨折后静养即可”

真相: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可降低30%的并发症风险,加速功能恢复。

结语

构建骨骼健康的长城

基因检测技术(如LRP5、SOST基因多态性分析)可识别高风险人群,人工智能辅助的骨折预测模型正在开发中。生物材料领域,可降解镁合金骨支架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有望实现“骨折-修复-支架降解”同步完成。

   脆性骨折的防治是一场需要家庭、社会与医疗系统协同的“持久战”。通过科学运动、营养强化、环境优化与规范治疗,老年人骨折风险可降低40%以上。2025年最新指南强调,从一级预防到三级康复的全流程管理,是守护银龄骨骼健康的核心。让我们携手,为长者筑起骨骼健康的长城,助力他们乐享品质晚年!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骨科(创伤) 王志华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老年人脆性骨折如何防治》,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5年05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