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煎中药必看:先煎后下全攻略

发布时间:2025-05-12 阅读:992次 作者:张继全
单位及职务:遵化市堡子店镇中心卫生院

中药煎煮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环节,药材的煎煮顺序、时间、火候直接影响药效。许多患者拿到药方后常因“先煎”“后下”等标注而困惑:为何有的药需单独处理?煎煮时间过长或过短会怎样?本文结合《本草纲目》《伤寒论》等经典理论及现代药理研究,系统解析煎药的核心技巧,助你科学煎药。

一、为何要“先煎后下”?古法智慧与科学依据

中药成分复杂,不同药材的有效成分溶解性、稳定性差异显著。古人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先煎”“后下”等方法,其目的主要有三:

1.降低毒性:如附子、乌头含乌头碱,需久煎破坏毒性成分。现代研究证实,附子久煎后,剧毒的乌头碱含量可降低90%以上。

2.提取有效成分:矿物药(如龙骨)、贝壳类(如牡蛎)质地坚硬,需长时间煎煮释放钙、镁等离子。

3.保留挥发性成分:薄荷、砂仁等芳香类药材含挥发油,久煎易失效,需后下。现代研究表明,薄荷后下时,挥发油保留率比先煎高60%。

二、先煎药材全解析:3类需“久煮”的特殊药材

1.矿物/贝壳类:打碎久煎,释放离子

代表药材:牡蛎、龙骨、石决明、磁石、代赭石。

煎煮方法:打碎或捣为粗粉(增大表面积);提前浸泡30分钟,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煎40—60分钟;再与其他药材同煎10-15分钟。

原理:矿物药主要成分为钙、镁等离子,需高温长时间溶解。

2.有毒药材:解毒保效,时间精准

代表药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川乌、草乌。

煎煮方法:附子需单独先煎1—2小时(黑顺片1小时,白附片2小时),至口尝无麻感;煎煮时加盖,避免挥发;煎煮过程中若担心产生刺激性气味或有害气体,可在煎煮一段时间后适当开盖通风,但需注意保持锅内温度和煎煮状态。煎好后倒出药液,再与其他药同煎。

警示:附子未煎透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务必严格掌握时间!

3.根茎类厚药:软化质地,充分提取

代表药材:黄芪、山药、茯苓、甘草(部分需先煎的厚片)。

煎煮方法:提前浸泡1小时,武火煮沸后文火煎30分钟;若药材切片较厚,可适当延长10分钟。

三、后下药材全解析:3类需“快煎”的敏感药材

1.芳香挥发类:关火前5分钟投入

代表药材:薄荷、砂仁、豆蔻、藿香、荆芥。

煎煮方法:其他药材煎煮完成前5分钟投入;轻搅后加盖,利用余温浸出挥发油;避免开盖煎煮,防止成分散失。

原理:挥发油遇高温易分解,后下可保留抗菌、解痉等活性。

2.花粉/细粉类:免煎或短时冲泡

代表药材:蒲黄、松花粉、旋覆花(需包煎)。

煎煮方法:蒲黄、松花粉可直接用沸水冲泡,焖10分钟后滤服;旋覆花用纱布包裹,与其他药同煎最后10分钟(防绒毛刺激咽喉)。

3.贵细药材:另煎兑服,避免浪费

代表药材:人参、西洋参、鹿茸、羚羊角。

煎煮方法:单独切薄片,加冷水小火煎1—2小时;滤取药液后与其他药汁混合服用。

原理:贵细药材成分珍贵,共煎易被其他药材吸附。

四、煎药避坑指南:5个常见误区与解决方案

误区1:所有药材一起倒进锅里

后果:矿物药未煮透,挥发药失效。

纠正:严格按先煎、后下顺序分步处理。

误区2:煎药锅材质随意选

后果:铁锅、铝锅可能与药材成分反应(如鞣质遇铁生成鞣酸铁)。

纠正:优先选砂锅、陶罐,次选不锈钢锅。

误区3:加水量凭感觉

后果:水少易糊锅,水多药汁浓度低。

纠正:药材浸泡后加水至没过2—3厘米(约300ml/剂)。

误区4:煎煮时间越长越好

后果:清热药(如大黄)久煎失效,滋补药(如黄芪)时间不足。

纠正:解表药煎15分钟,滋补药煎40分钟。

误区5:复煎时直接加冷水

后果:温度骤降导致药材表面蛋白质凝固,有效成分难以析出。

纠正:复煎时加热水(约80℃)。

五、特殊煎法:包煎、烊化、冲服的适用场景

1.包煎。适用药材:车前子、葶苈子(易糊化)、蒲黄(细粉)。方法:用纱布包裹后与其他药同煎。

2.烊化。适用药材:阿胶、鹿角胶(胶类)。方法:单独加热溶化后兑入药汁。

   3.冲服。适用药材:三七粉、牛黄(贵细粉剂)。方法:直接用煎好的药液冲泡服用。

遵化市堡子店镇中心卫生院 张继全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煎中药必看:先煎后下全攻略》,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5年05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