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放射检查成为诸多疾病诊治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其存在电离辐射,安全问题令人担忧,尤其是针对孕妇这一特殊人群。那么,孕妇到底能否做放射检查呢?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一、什么是放射检查?
放射检查是一种利用X射线、电磁场或者放射性物质等成像技术,观察人体内部结构的方法,可用于疾病诊断,也可用于疗效评估及健康筛查。X光、CT、MRI是常见的放射检查,各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各有优缺点。单从辐射方面来看,X光检查的有一定的辐射量,CT检查的辐射剂量更大,核医学检查(如PET/CT)的辐射剂量较高,MRI检查无电离辐射问题。
二、放射检查可能对胎儿造成的影响
1.低剂量检查的风险系数较低,比如常规X片(如胸片、四肢检查、牙齿检查)的辐射剂量一般低于0.1mSv(毫西弗),且远离腹部时对胎儿的影响非常小。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认为,单次低剂量检查不会增加胎儿畸形、流产风险。多次、高剂量检查的风险系数高,需谨慎对待。钡餐造影、CT、放射治疗等检查辐射剂量比较高,例如腹部CT可达到10—50mSv,对胎儿发育存在潜在不利影响。孕早期,特别是受孕后的2—8周,是胚胎器官发育的关键期,辐射损伤的风险高。
2.孕0—2周,即受精至着床阶段,辐射暴露可能出现“全或无”效应,即要么没有影响,要么流产,一般不会致畸。孕2—8周,即器官形成期,>100mSv的高剂量辐射可能增加畸形风险,但大部分诊断性放射检查的辐射剂量未达到100mSv。孕8周后,胎儿对辐射的敏感性下降,但是高剂量放射检查仍然可能影响胎儿的中枢神经发育,或者增加儿童期癌症风险。
三、孕妇能否做放射检查?
放射线可导致胚胎细胞基因突变或者染色体发生异常,造成胚胎死亡或畸形,增加新生儿造血系统障碍、神经系统缺陷风险。因此,怀孕期间,特别是孕早期,尽量避免做放射检查。针对一些必要情况(紧急情况),需严格评估风险,选择性应用。
紧急情况:优先考虑母体健康。比如孕妇遭遇外伤、疑似肺栓塞或者其他严重疾病,放射检查可能是救命措施时,建议选择低剂量放射检查,用铅衣将腹部屏蔽。
非紧急情况:可推迟或者替代。比如常规检查或者慢性病复查,建议推迟至分娩后,或者选择其他替代方式,尽量避免对胎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四、孕妇放射检查的注意事项
1.评估放射检查的必要性。对于孕妇,仅仅在疾病诊断或治疗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明显大于辐射风险时,如怀疑肺栓塞、严重创伤等紧急情况时,才考虑放射检查。
2.优化检查方案。在允许范围内尽可能选择低剂量设备,例如数字化X光机替代传统设备,CT检查优先应用迭代重建技术,降低辐射剂量。
3.注意检查过程中的防护。屏蔽非检查部位,用铅围裙、铅颈套将甲状腺、腹部等敏感区域覆盖,减少散射辐射,缩小辐射暴露范围。同时,避免直接照射胎儿所在区域,如腹部和盆腔,如果需要检查胸部或者四肢,注意调整射线束角度。
4.记录辐射暴露史,便于后期产检时评估累积照射剂量是否在安全范围内。即便是孕妇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接受了放射检查,也无需过度恐慌,可与放射科医生取得联系,计算出实际胎儿受照射剂量,在产科医生的协同下评估风险。一般来说,低剂量放射检查并不会成为终止妊娠的理由。通常情况下,孕妇必须要做的胸透应该安排在孕28周后,骨盆X射线测量或拍摄胸片均要在妊娠末期进行。如果是从事放射工作的孕妇,怀孕期间需暂时离开放射环境,调整至其他岗位。如果妊娠早期进行腹部放射线照射检查,建议人工流产终止妊娠。
5.饮食调节。放射检查的电离辐射可能影响胎儿细胞的正常分裂和增殖,导致胎儿生长发育迟缓,尤其是孕中晚期。因此,如果在孕期接受过放射检查,需要加强营养补充,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量,如豆类、鱼类和瘦肉等,每日至少80g,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如含有叶酸、维生素D、钙等元素的复合维生素制剂,有助于胎儿发育,减少因辐射影响所致的发育不良。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