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下肢骨折:从伤痛到重生的旅程

发布时间:2025-03-10 阅读:112次 作者:谭卓丽
单位及职务:贵港市人民医院

   一、认识下肢骨折

   1.常见类型

   股骨骨折:股骨是人体最长、最粗壮的骨骼,承受着身体的大部分重量。股骨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引起,如车祸、高处坠落等。常见的股骨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干骨折和股骨髁上骨折。其中,股骨颈骨折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这是因为老年人的骨骼较为脆弱,轻微的外力,如滑倒,就可能导致骨折。

   胫骨骨折:胫骨位于小腿内侧,是小腿的主要负重骨。胫骨骨折的原因多样,直接暴力,如重物撞击、车祸时的直接挤压,以及间接暴力,如扭转外力,都可能引发骨折。胫骨骨折后,由于其周围软组织覆盖较少,骨折端容易刺破皮肤,形成开放性骨折,增加感染的风险。

   腓骨骨折:腓骨虽然不是主要的负重骨,但它对维持小腿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腓骨骨折通常与胫骨骨折同时发生,也可单独出现。常见的原因包括运动损伤,如篮球、足球等运动中的扭伤,以及摔倒时的外力作用。

   2.骨折原因

   直接暴力:外力直接作用于下肢骨骼,如撞击、打击等,导致骨骼的连续性中断。例如,在车祸中,腿部受到车辆的直接撞击,很容易造成下肢骨折。

   间接暴力:暴力通过传导、杠杆或旋转等方式作用于下肢,使骨骼承受的应力超过其承受能力而发生骨折。

   积累性劳损:长期、反复的轻微外力作用于下肢骨骼,逐渐积累,最终导致骨折。常见于运动员、军人等需要长时间进行高强度训练的人群,如长跑运动员的胫骨疲劳性骨折。

   二、骨折后紧急处理

   制动:一旦怀疑发生下肢骨折,应立即停止受伤肢体的活动,避免骨折端进一步移位,加重损伤。可以使用木板、树枝等物品作为临时固定工具,将受伤肢体固定在相对稳定的位置。

   止血:如果骨折部位有出血,应及时进行止血。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按压出血部位,施加适当的压力,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呼叫急救:在进行简单的紧急处理后,应尽快呼叫急救人员,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在等待急救人员的过程中,要尽量让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避免不必要的搬动。

   三、治疗与康复

   1.治疗手段

   复位:将骨折端恢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是治疗下肢骨折的关键步骤。复位方法包括手法复位和手术复位。手法复位适用于骨折移位不明显或较容易复位的情况,通过医生的手法操作,将骨折端重新对齐。手术复位则适用于骨折移位严重、手法复位失败或伴有血管、神经损伤的情况,通过手术切开皮肤,暴露骨折部位,使用钢板、螺钉、髓内钉等内固定器械将骨折端固定。

   固定:复位后,需要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以保持骨折端的稳定,促进骨折愈合。固定方法包括外固定和内固定。外固定常用的有石膏绷带、小夹板、外固定支架等,适用于骨折较轻或手术后辅助固定。内固定术是在手术中使用内固定器械将骨折端固定,如钢板、螺钉、髓内钉等,适用于较严重的骨折。

   2.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是下肢骨折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下肢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康复治疗应在骨折复位固定后尽早开始,包括物理治疗、运动治疗和康复训练等。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理疗等,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和疼痛,促进骨折愈合。运动治疗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等,逐渐恢复下肢的关节活动和肌肉力量。康复训练则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行走、上下楼梯等功能训练,帮助患者重新恢复正常的生活能力。

   四、预防下肢骨折

   保持骨骼健康:合理饮食,摄入足够的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有助于维持骨骼的健康。多喝牛奶、豆制品、鱼类等富含钙的食物,适当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

   加强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减少骨折的风险。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避免过度运动和高风险的运动。

   注意安全: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遵守交通规则,避免车祸;在行走时注意路面情况,防止滑倒;在进行高处作业时,做好防护措施,防止坠落。

贵港市人民医院 谭卓丽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下肢骨折:从伤痛到重生的旅程》,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5年03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