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盆底超声揪出尿失禁和尿潴留的“真凶”

发布时间:2025-03-10 阅读:113次 作者:肖雪
单位及职务:滨州市中心医院

   笑一下就漏尿、想排尿却排不干净……这些困扰着多数女性的“难言之隐”,不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隐藏着健康危机。尿失禁和尿潴留作为女性常见的泌尿系统问题,背后的“真凶”往往与盆底功能异常密切相关。近年来,一项无创、精准的检查技术——盆底超声,正成为医生们揪出这些“真凶”的得力助手。以下将揭开盆底超声的神秘面纱,看看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一、尿失禁与尿潴留:女性的“难言之痛”

   尿失禁,指的是尿液不自主地流出,其中压力性尿失禁最为常见,多发于产后女性和中老年群体。大笑、咳嗽、运动时,腹压突然增加,尿液就不受控制地漏出,让不少女性尴尬不已。尿潴留则是另一种极端情况,患者有强烈的尿意,却无法顺利排出尿液,膀胱胀满却 “有苦说不出”。这两种病症不仅影响日常社交、睡眠和运动,长期发展还可能引发泌尿系统感染、膀胱功能受损等严重后果。

   据学者金鑫悦等人的学术研究《近10年中国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中统计,近十年我国成年女性尿失禁患病率高达23%,而尿潴留的发病率在产后女性和老年女性中也呈上升趋势。但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许多患者羞于就医,导致病情延误。

   二、盆底超声:无创检查的“火眼金睛”

   传统检查尿失禁和尿潴留,可能需要患者憋尿、进行指检或复杂的影像学检查,不仅过程不适,还可能存在诊断盲区。而盆底超声检查,通过高频超声探头对盆底区域进行扫描,能实时、动态地观察盆底结构和功能,呈现出盆底结构的“高清影像”。

   超声检查时,患者无需特殊准备,仅需放松平卧,医生将特制的超声探头置于会阴部,即可清晰地看到盆底肌肉、膀胱、尿道、子宫颈、直肠、肛管等组织的形态和位置。通过让患者进行咳嗽、Valsalva动作(模拟增加腹压),超声能精准捕捉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括约肌张力等关键指标,判断是否存在盆底脏器脱垂(如膀胱膨出等)、尿道闭合功能不全等问题。与磁共振成像(MRI)相比,盆底超声价格更低、操作简便,且能实时观察盆底动态变化;与X线检查相比,它没有辐射风险,更适合反复检查和长期随访。

   三、盆底超声如何揪出尿失禁 “真凶”?

   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往往与盆底支持结构损伤、膀胱颈位置下移、尿道括约肌功能减弱有关。盆底超声能够从多个角度锁定病因:

   其一,通过测量Valsalva状态下膀胱最低点位置、膀胱颈移动度,判断膀胱是否因盆底松弛而下垂。正常情况下,膀胱最低点位置位于参考线上,膀胱颈在腹压增加时移动幅度较小。若超声显示膀胱最低点位置位于参考线下、移动距离超过正常值(通常>2cm),则提示盆底支持结构薄弱导致了膀胱膨出。

   其二,观察尿道内口形态,当尿道括约肌功能下降时,超声下可见尿道内口呈漏斗状开放,这是尿液漏出的重要信号。

   其三,评估盆底肌肉厚度和连续性,若发现肛提肌裂孔增大、肌肉断裂等情况,说明盆底肌肉受损,无法有效支撑膀胱和尿道。

   例如,一位36岁的二胎妈妈产后出现漏尿,经盆底超声检查发现,她的膀胱颈明显下移,尿道内口漏斗形成,同时肛提肌存在部分撕裂。医生据此制定了个性化的盆底康复方案,通过电刺激、生物反馈训练等方法修复盆底肌肉,半年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四、检查建议与预防之道

   如果出现尿失禁、尿潴留症状,或属于产后、更年期等高危人群,建议及时进行盆底超声检查。一般产后42天复查时,就应将盆底超声纳入常规检查项目,以便早期发现盆底功能异常;更年期女性若出现压力性尿失禁或排尿异常,也应通过超声评估盆底状态。

   而要想预防尿失禁和尿潴留,关键在于保护盆底功能。产后女性应避免过早负重,及时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肉力量;中老年女性可通过雌激素补充治疗、盆底康复训练延缓盆底衰老;日常注意避免长期腹压增加的行为(如慢性咳嗽、便秘),保持健康体重。

   结语  盆底超声以其无创、精准、便捷的优势,为女性尿失禁和尿潴留的诊断带来了新的突破。它就像一位“健康侦探”,帮助医生看清盆底的细微变化,让隐藏的“真凶”无所遁形。如果正被这些问题困扰,别再默默忍受,及时借助盆底超声查明病因,科学干预,重获健康与自信。

滨州市中心医院 肖雪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盆底超声揪出尿失禁和尿潴留的“真凶”》,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5年03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