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骨科手术前后,中医护理助力快速康复

发布时间:2024-10-24 阅读:322次 作者:文贤艺
单位及职务: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对于骨折等常见骨科疾病而言,手术是帮助患者恢复的有效治疗方案。但是,治疗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手术过程,围手术期的护理也同样重要。近年来,中医护理在骨科康复领域应用逐渐广泛且取得大量认可。那么在骨科手术前后,中医护理是如何助力快速恢复的呢?

一、骨科手术前的中医护理

1.术前体质及病情评估

望诊。通过直接对患者的面色、舌苔等进行观察,对其脏腑功能、气血情况以及可能的病变予以初步判断。

闻诊。主要通过患者的呼吸、声音以及有无特殊味道,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判断有无痰湿、气虚等迹象。

问诊。对患者的主诉、病史、生活习惯进行详细询问,获取更全面的患者信息,以保障后续中医护理的个性化。

切诊。通过为患者把脉,了解其强弱以及节律,从而对病情严重程度、体质类型予以判定。

2.中医护理调节术前状态

气虚体质。此类患者通常表现为易疲劳、体力不足等情况,在为其实施术前中医护理时,可遵医嘱指导其服用党参、黄芪等益气药材,并且确保饮食合理,休息充分,以增强其抵抗力。

血虚体质。患者容易出现面色发白、心悸头晕等症状,建议可进食具有补血功效的药膳,以当归、桂圆、红枣等药材入食,达到滋养血液、改善血虚的效果。

阴虚体质。患者容易出现盗汗、虚热的表现,可服用枸杞、麦冬等具备清热养阴功效的药材,并且加强环境护理与情志调节,减少患者的烦躁情绪。

阳虚体质。患者容易出现四肢冰凉、畏寒的症状,中医护理可为其提供肉桂等散寒温阳的药材,并且加强保温护理,例如多加棉被、提供暖水袋等。

二、骨科手术后的中医护理

1.术后护理重点

疼痛管理。骨科手术后患者容易出现疼痛问题,中医护理首先为患者进行情志调节,采取释疑解惑、以情胜情、移情易性等护理措施,缓解患者的主观疼痛感。另外采用推拿、针灸等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进一步缓解术后疼痛,增加其舒适感。

伤口护理。骨科术后还需加强切口的防感染护理。中医护理通过外敷中药、中药熏蒸等护理方法,充分发挥中药材的功效,加速伤口的愈合,降低感染风险。

功能锻炼。功能恢复是骨科手术的主要治疗目标,而功能锻炼则是必由之路。在中医护理实践过程中,为患者制定并采取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从肌力、关节活动度等方面开展针对性训练。

2.中医特色康复护理技术

耳穴压豆。耳穴压豆是中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外治技术,结合患者实际症状与体质,选取对应的耳部穴位,以王不留行籽进行按压刺激,能够起到减轻疼痛、调节脏腑功能等功效。以骨科术后常见的疼痛问题为例,可定位于患者皮质下、神门等处耳穴,给予压豆刺激,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腕踝针。是中医针灸方法的一种,主要在患者腕踝处局部进行皮下浅刺,能够起到减轻疼痛调和气血的作用。在骨科康复领域中,中医腕踝针可作为一种有效的非药物镇痛措施。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此种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是通过对皮下感受器施加刺激,从而实现对神经传导的调节,达到相应的镇痛效果。

艾灸。艾灸也是临床常用的特色护理技术,主要利用热效应原理,通过燃烧艾叶对特定穴位施加刺激。根据文献记载,此种护理技术能够起到散寒温经、固托扶阳、散结消瘀、保健防病等多种功效。对于骨科术后患者而言,艾灸不仅有利于切口疼痛的缓解,且能够对切口愈合起到促进作用。

3.术后并发症预防

并发症预防是骨科术后护理的一大重难点。以深静脉血栓为例,中医护理可采取按摩、中药调理等手段,促进血液循环的改善,降低发生风险。再比如关节僵硬这一骨科手术常见并发症,中医护理通过推拿按摩、功能锻炼等方式,改善患者关节活动度与灵活性,减少并发症发生。

   结语  中医护理强调整体观、辨证观及未病先防理念,为骨科手术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支持,助力患者的早日康复。

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文贤艺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骨科手术前后,中医护理助力快速康复》,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4年10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