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失眠怎么办?中医西医各有妙招

发布时间:2024-10-24 阅读:66次 作者:唐旺
单位及职务:平邑县中医医院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失眠如同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悄然笼罩着许多人的夜晚。面对失眠这一难题,中医与西医纷纷亮出各自的“法宝”,为我们带来了重归甜美梦乡的希望。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探寻其中的奥秘。

   一、失眠的成因与危害

   失眠作为常见睡眠障碍,成因繁杂。心理上的压力、焦虑抑郁等情绪,生活里长期熬夜、睡前用电子设备及喝刺激性饮品等习惯,还有身体疾病、环境因素都能致其发生。长期失眠让人精神差、注意力和记忆力下滑,影响工作学习,还易引发多种身心疾病,危害极大。

   二、西医治疗失眠的方法

   1.药物治疗

   西医常用药物治疗失眠,主要包括苯二氮 类药物、非苯二氮 类药物等。苯二氮 类药物如艾司唑仑等,具有镇静催眠作用,能较快地诱导睡眠,但可能会有一定的依赖性和副作用,如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等。非苯二氮 类药物如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等,副作用相对较小,对睡眠结构的影响也较小,能有效改善睡眠质量。不过,药物治疗必须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避免自行用药或滥用药物。

   2.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是治疗失眠的重要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和改变不良的睡眠观念和行为习惯,如对睡眠的过度担忧、在床上长时间清醒时的焦虑等,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等,来改善睡眠状况。此外,放松训练如深呼吸训练、渐进性肌肉松弛等也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促进睡眠。心理治疗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疗程,患者需要积极配合治疗师,逐步调整心态和行为。

   三、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

   1.中药调理

   中医根据辨证论治原则,针对不同证型的失眠采用不同的中药方剂。对于心脾两虚型失眠,常用归脾汤加减,以健脾养心、益气补血,改善睡眠;肝郁化火型失眠则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清肝泻火、镇心安神;心肾不交型失眠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中药调理注重整体调节,从根本上改善身体的内环境,提高睡眠质量,但需要中医师准确辨证处方,患者按时服药。

   2.中医特色疗法

   针灸治疗失眠有显著效果,常选取内关、神门、百会、安眠等穴位,通过针刺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脏腑功能,达到宁心安神的作用。推拿按摩也能帮助放松身心,如按摩头部的印堂、太阳、风池等穴位,以及足底的涌泉穴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紧张情绪,诱导睡眠。此外,中药足浴也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方法,选用具有安神作用的中药如艾叶、酸枣仁等煎水足浴,通过足部皮肤吸收药物成分,起到宁心助眠的作用。

   四、综合调理与生活建议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治疗失眠,综合调理都非常重要。患者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避免熬夜和白天过长时间的午睡。营造安静、舒适、黑暗和凉爽的睡眠环境,减少外界干扰。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太极拳等,但避免在临近睡觉前剧烈运动。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减少精神刺激。饮食上,晚餐不宜过饱,睡前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大多数失眠患者能够有效改善睡眠状况,恢复健康的睡眠。

   结语  了解中医和西医治疗失眠的方法,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途径,并注重生活方式的改善,是应对失眠问题的关键。

平邑县中医医院 唐旺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失眠怎么办?中医西医各有妙招》,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4年10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