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儿童护理,必然不能忽略重症监护室的儿童护理。重症监护室儿童存在病情严重、疾病复杂、疾病进展速度快等多种特点,所以对临床治疗及护理有很高要求。做好重症监护室的儿童护理工作,不仅可辅助儿童进行各项治疗操作,还可保障儿童身心健康、生命安全,减少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疾病的临床治愈率,降低儿童的死亡率。结合儿童重症监护室的疾病类型及工作特点,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基础护理
基础护理涉及多项工作内容,不同工作内容具有不同价值。
第一,营造舒适安全环境。基于儿童疾病特点,调控重症监护室的温度、湿度与空气质量,保证儿童的舒适程度,预防儿童发生意外损伤。
第二,维持通畅呼吸道。多数重症监护室儿童的通气换气功能受到影响,支气管有大量分泌物形成并黏附在支气管壁上,影响通换气的同时,还会持续累积,阻塞支气管,加剧病性微生物生长繁殖。因此需密切监测患儿的呼吸道状态,及时帮助患儿清除呼吸道中的分泌物,保证呼吸道始终处于通畅状态,预防窒息与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
第三,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需使用多功能监护仪进行各项生命体征监测工作,包括血压、心率、体温以及呼吸频率等,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及时进行对症处理。
二、心理护理
重症监护室儿童无家长持续陪护,主要由医护人员提供医疗护理服务,患儿处于陌生环境,容易产生恐惧、不安情绪。再加上疾病所致的生理不适以及各项治疗操作的刺激,心理状态进一步恶化,不仅会加重不良情绪,还会形成紧张、抑郁、焦虑等情绪,最终形成心理问题,影响患儿遵医嘱的依从性,甚至会对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造成直接影响。因此需密切监测儿童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针对性的疏导,帮助患者调节心理状态,消除不良情绪。
第一,在儿童治疗期间,需基于儿童年龄提供关爱及安全感,主动和儿童进行友好交流,和儿童构建亲密、和谐、信任关系,为儿童提供充足安全感以及关爱感,减轻儿童的焦虑情绪、不安情绪、恐惧情绪。
第二,基于儿童年龄与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引导儿童、鼓励儿童,让儿童大胆倾诉、表达自身感受、情感需求,及时了解儿童的实际需求并予以满足,改善儿童的心理状态,减轻儿童因各种原因产生的不良情绪。
第三,积极和儿童家长维持密切沟通状态,及时告知家长儿童的实际情况,帮助家长充分掌握儿童情况,消除家长不良情绪。同时向家长阐明儿童心理状态对疾病治疗造成的影响,强调家长情绪会对儿童身心状态造成直接影响,确保家长在探视儿童过程中尽量配合医护人员,辅助儿童调节心理状态,积极遵从医嘱配合治疗。
三、营养护理
营养状态直接影响重症监护室儿童的救治效果、康复速度以及预后情况,故在儿童治疗期间做好营养护理工作。
第一,主动评估重症监护室儿童的营养需求,需结合儿童年龄、身高、体重、病情等进行评估,综合分析儿童的营养状态及营养需求,拟定科学适宜的饮食计划,保证营养计划符合儿童身体需求。
第二,在评估过程中,需主动了解儿童的饮食喜好,拟定饮食方案时充分兼顾儿童的喜好,为儿童提供营养充足、高热量高蛋白质、清淡好消化膳食,保证儿童可通过相应食物获得充足营养,避免儿童发生营养不良相关性并发症及合并症。
第三,在指导膳食的过程中,要提供清洁、干净、卫生的膳食,预防食物中毒以及感染性疾病发生,保证膳食管理的安全性。
四、康复护理
重症监护室儿童的疾病类型与病情严重程度存在鲜明差异,所以需基于儿童实际情况,拟定完善科学的康复护理方案,充分发挥康复护理作用,促进患者早期恢复健康。基于儿童的实际病情以及康复需求,帮助儿童进行被动与主动活动,改善肢体运动能力,让儿童尽早恢复躯体功能,能够早日转回普通病房、下床活动、成功出院。同时需评价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认知水平,基于实际评估结果和儿童进行沟通交流,带领儿童做游戏或讲故事等,通过相关活动促进儿童语言、认知功能发展,改善儿童的各项功能。对患儿康复效果实施定时评价,基于评价结果科学调整儿童的康复方案,指导患者进行规律、科学的康复活动,提高整体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