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年人为什么更容易失眠?
首先,因为年龄的关系、神经功能退化和褪黑素分泌发生变化,老年人的睡眠节律往往前移,表现为早睡早起。
此外,老年人罹患躯体疾病多,例如脑梗、帕金森病、冠心病、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泌尿道疾病、关节疼痛等。这些疾病本身会引起失眠,而有些相关治疗药物还会加重失眠。
最后,有些老人缺乏家人的关爱,出现心理问题,导致失眠。
二、失眠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般失眠分为短期失眠和慢性失眠,前者是失眠持续时间小于3个月,后者是大于3个月。两者在治疗上都需要非药物和药物联合治疗,区别在于短期失眠主要去除诱因,按需间断服用促眠类药物;慢性失眠往往需要抗抑郁和焦虑类药物合并促眠类药物。
认知行为治疗是目前失眠的首选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1.睡眠卫生教育
比如,日间减少兴奋类食物如咖啡和茶的摄入,尤其在下午或晚间。避免吸烟,尤其在睡前。进行规律的锻炼,但不要在睡前3小时剧烈运动。避免打盹,尤其在傍晚。保持规律的起床和睡觉的时间。避免在床上看书,看电视、手机等。卧室环境要黑暗、安静、温度偏冷,通风和整洁,床和被子要舒适。从睡眠中醒来,不要看钟表。
2.睡眠的刺激控制疗法
建立正确的睡眠与床及卧室的反射,只有感到瞌睡时再上床,如在20分钟左右不能入睡,应起床至另一处,在偏暗的环境中做一些放松的活动,直至有瞌睡的感觉时再上床。不管夜里睡了多久,都必须在早上定时起床,避免日间打盹或躺在床上。
3.睡眠限制疗法
减少夜间在床上的觉醒时间,禁止日间打盹,使得卧床时间尽量接近患者的实际睡眠时间。当睡眠效率增加,逐渐延长床上时间。当睡眠效率降低,逐渐缩短床上时间。
4.放松训练和认知治疗
睡前做一些放松训练,例如呼吸放松或肌肉放松等,改变错误的失眠认知等。
三、吃安眠药会上瘾吗?
目前,医院处方的安眠药主要是两种。一种是传统的苯二氮 类安眠药,就是大家常说的安定类药物,例如艾司唑仑、阿普唑仑、氯硝西泮等。虽然这些安定类安眠药耐受性好,但容易出现日间思睡、头晕头痛、行走不稳和记忆力减退,持续使用数周会出现依赖性,就是大家常说的“上瘾”。
另一种是新型非苯二氮类安眠药,例如唑吡坦、佐匹克隆、扎来普隆等,这些药物副作用较少,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头痛、睡眠行为障碍(梦游等),长期使用也可出现依赖性。不过,相对传统的苯二氮类安眠药来说,其副作用和上瘾性较少。
建议老年人出现失眠症状,及时到医院睡眠专科进行评估,及早在医生指导下启动失眠的规范化治疗。
四、重要提醒
有些失眠患者会饮酒来改善症状,这是不推荐的。长期饮酒会引起慢性失眠,即使戒酒后也不能完全缓解。对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伴发的失眠,饮酒可能会加重病情。此外,安眠药和酒精同时服用会引起猝死,是非常危险的。因此,饮酒并不是一个改善失眠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