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心衰虽可怕但可防可控可治

发布时间:2024-07-22 阅读:336次 作者:张立绘
单位及职务:张家口市第二医院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它通常是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导致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下面,我们将从心力衰竭的症状、分类、治疗及预防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1.心力衰竭的症状

   心力衰竭的症状多种多样,且随着病情的进展而逐渐加重。

   1.1 呼吸困难

   这是心力衰竭最典型的症状。患者会感到气短、喘不过气来,特别是在活动或平躺时更为明显。

   1.2 水肿

   水肿是心力衰竭的常见体征,通常表现为脚踝、腿部、腹部或其他部位的肿胀。这是由于心脏无法有效泵出多余的液体,导致体内液体滞留。

   1.3 疲劳和体力下降

   心力衰竭患者常感到极度疲劳和虚弱,即使在轻微体力活动后也可能感到筋疲力尽。这是由于心脏无法提供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给身体各部位。

   1.4 心悸和不规则心跳

   患者可能会感到心跳加快、不规律或跳动有力,这是由于心脏试图弥补其泵血能力的不足而引起的。

   1.5 咳嗽和咳痰

   由于肺部充血和液体积聚,患者会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有时甚至会咳出粉红色泡沫痰。

   1.6 其他症状

   如头晕目眩(由于脑缺血或脑供血不足所致)、胸闷(与肺内血液淤滞有关)、食欲下降、体重增加等。

   2.心力衰竭的分类

   心力衰竭根据心脏损害的部位不同,分为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

   左心衰竭:其病理生理机制是肺循环淤血。患者最早期出现的症状多为咳嗽,咳嗽在活动、平卧位时会加重,休息或保持坐位会减轻。进一步发展患者会出现劳累性呼吸困难,表现为稍微活动之后就出现胸闷、憋气。再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表现为夜间睡眠过程中突然因胸闷、憋气而挣扎坐起。

   右心衰竭:其病理生理机制是体循环淤血。右心衰竭患者最早会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及肝区疼痛,再进一步发展会出现肢体水肿,尤其是身体下垂部位,如双下肢水肿或足部水肿。

   此外,心力衰竭还可分为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

   急性心力衰竭:发病较急,常表现为极度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频繁咳嗽,以及咳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液、面色苍白、青紫、大汗淋漓、脉细数等。

   慢性心力衰竭:病程较漫长,常表现为慢性的呼吸困难、咳嗽、咳痰、胸闷、气促、肺淤血、肺水肿以及双下肢水肿等。

   3.心力衰竭的治疗

   心力衰竭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器械辅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

   3.1 药物治疗

   利尿药: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可帮助身体排出多余液体,减轻心脏负担。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等,通过扩张血管,降低心脏压力,改善心脏功能。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有助于降低心率,减轻心脏负担。

   其他药物:如洋地黄类药物、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也可根据病情需要使用。

   3.2 生活方式调整

   控制饮食:建议饮食清淡,减少钠摄入量,每日盐摄入应控制在2克以下,避免水钠潴留加重心脏负担。

   控制液体摄入:定期监测体重,控制体液平衡,必要时限制每日饮水量。

   适度运动:如步行或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但需根据医生的建议量力而行。

   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3.3 器械辅助治疗

   心脏起搏器:可通过调节心率改善心脏的泵血功能。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可以在心律失常发生时及时发出电击,预防猝死。

   3.4 手术治疗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通过改善心脏供血状况来减轻心力衰竭症状。

   心脏移植:对于极度危重的患者,心脏移植可能是最后的治疗选择,但术后需长期使用抗排斥药物并定期监控。

   4.心力衰竭的预防

   预防心力衰竭的关键在于控制导致心力衰竭的风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等。日常还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避免过度摄入盐分和脂肪。此外,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也是预防心力衰竭的重要措施。

张家口市第二医院 张立绘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心衰虽可怕但可防可控可治》,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4年07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