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别让急性心梗猝然夺命

发布时间:2024-01-04 阅读:723次 作者:韦艳
单位及职务:广西百色市第二人民医院

急性心梗(AMI)作为现代社会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常常让人措手不及。其突发性和高致死率让人深感恐惧。但是,对于急性心梗,如果我们能提前了解,科学应对,就有可能防止其猝然夺命,让您和家人远离生命威胁。

1.急性心梗的早期识别

急性心梗的早期识别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了解心梗的典型症状是每个家庭都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心梗的典型症状包括胸痛、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其中胸痛是最常见的症状。胸痛通常为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下颌等部位,持续时间较长,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2.疼痛护理

AMI患者常常出现疼痛症状,需要采取有效的疼痛护理措施。首先,要给予患者舒适的体位,如半卧位或侧卧位,以减轻疼痛。其次,可以给予患者疼痛药物,如硝酸异山梨酯、吗啡等,以缓解疼痛。在使用药物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

此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缓解疼痛,如分散注意力、放松呼吸等。在护理过程中,应关注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症状的变化情况。如出现剧烈疼痛或持续时间较长的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3.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是急性心梗护理中的重要一环。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饮食原则,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应控制钠盐的摄入量,以降低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同时要适当摄入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鱼、瘦肉、豆类等。此外,还要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等,以促进肠道蠕动和排便。

4.心理护理

急性心梗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问题,这对病情的控制和康复是不利的。因此,心理护理是急性心梗护理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家属和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其缓解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要教育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和积极配合治疗的态度,以促进康复。

5.康复护理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训练方式。同时要注意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通过科学的康复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再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6.健康指导

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心梗的预防和急救知识,教育他们如何识别心梗的先兆症状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救互救能力,降低急性心梗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通过健康指导可以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促进社会的整体健康水平提升。

7.日常生活管理

日常生活管理对于急性心梗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同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和物质。在寒冷季节,应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和感染。此外,要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8.用药管理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不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对于一些特殊药物,如抗凝药、降脂药等,应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同时,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如果患者需要使用其他药物,应及时咨询医生,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9.社会心理支持

社会心理支持对于急性心梗患者的康复也非常重要。要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康复经验。

10.定期复查

定期复查对于急性心梗患者的康复和预防复发非常重要。患者应遵医嘱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以及相关生化指标的检测。

   总之,急性心梗的护理需要全面、细致的关注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促进患者的康复。同时,患者和家属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建议,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广西百色市第二人民医院 韦艳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别让急性心梗猝然夺命》,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4年01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