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验是现代医学最常见,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检验技术之一。通过观察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成分的数量和比例,以及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等指标,判断血液的状况和功能,从而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那么,血常规检验通常都需要检验什么?检验结果又可以用来做什么?
1.血常规检验可以用来做什么?
血常规检验首先是医生诊断疾病时的重要参考依据,作为最简单且最重要的常规血液检查,它们的异常能反映很多健康问题,并帮助医生诊断出可能是哪种疾病。
其次,血常规检验也可用于监测疾病发展以及调整治疗方案,特别是对于贫血类疾病而言,需要通过血常规检验来监测治疗方案的效果,并根据血常规检验的结果来进行针对性调整。
最后,血常规检验也可以应用于常规体检,从而帮助医生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为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方式的调整提供依据。
2.血常规检验通常需要检验什么?
血常规检验的指标相当多,但整体上来说主要检查三个方面。
红细胞检验。红细胞是携带氧气的血细胞,红细胞的数量和质量可以反映血液的输氧能力,以及是否有贫血或其他血液病的可能。
白细胞检验。白细胞是防御细胞,可以吞噬杀伤各种病原体和坏死组织碎片,白细胞的数量和类型可以反映身体是否有感染、炎症、免疫缺陷、白血病等情况。
血小板检验。血小板是参与止血和凝血的血细胞,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可以反映血液的凝固能力,以及是否有出血性疾病或血栓性疾病的风险。
3.做血常规检验前需要做什么准备?
血常规检验虽然重要且有效,但容易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在检验之前做一些准备。
首先,抽血前一天不要吃过于油腻、高蛋白的食物,避免大量饮酒。这些食物和酒精会影响血液的成分和黏稠度,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
其次,做血常规之前要避免剧烈运动、情绪紧张、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因为这些因素会导致白细胞结果增高,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在抽血之后,应该在针孔处用消毒棉球按压3—5分钟进行止血,切记不要用手去揉针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