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骨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关节病变。诸多非传染性疾病具有病程长、治愈难度大、病因复杂等特点,会对患者心、脑、肾等造成较大损伤,也有一定概率致残、致死,且一般情况下病理生理变化不可逆,因此患者多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用药。
在我国老龄化问题愈发突出的背景下,老年慢性病患者数量逐年增多,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卫生问题,也成为了增加患者生理、心理、经济负担的主要因素。探究老年慢性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分析老年人群患病后的注意事项成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的重要内容。
老年慢性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老年慢性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年龄。进入老年后,人体各项机能逐步减弱,免疫力也逐渐降低,发生多项慢性病的概率更高。2.不良生活习惯。作息不规律,运动不足,营养不均,高脂、高糖、高盐等不健康饮食均是增加慢性病发生率的主要因素。另外,吸烟更是癌症、心血管疾病等的独立危险因素,必须予以关注,饮酒过度也会提升肝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3.遗传因素。研究表明,部分慢性病存在较为明显的遗传倾向,具有疾病遗传因素的群体发生慢性病的概率较其他群体更高。4.环境污染。群体生存环境也会对慢性病的发生造成影响,环境恶化会提升疾病发生率并加剧疾病恶化。5.心理健康。若患者长期处于紧张、焦虑以及抑郁等负面情绪,则其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都会受到影响,发生慢性病的概率更高。。
老年慢性病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患上慢性病之后,老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方面的问题呢?
1. 注意饮食健康。慢性病一般起病缓慢,若不及时予以干预会继续发展,病情迁移,引发其他诸多并发症,其中饮食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需要格外注意饮食健康。老年患者需要减少腌酱菜、肥肉以及蛋糕等高盐、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尽量少食用辛辣、刺激、生冷食物,应以清淡、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包括鸡蛋、牛奶、南瓜粥等,另外也需适当食用新鲜蔬果,在保证营养补充的同时提升免疫力。
2.保证健康作息。合并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多较为虚弱,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是患者恢复体力、恢复免疫机能的重要前提,患者要避免熬夜。
3.适当运动。老年患者多合并身体机能的退化,血液循环减缓,免疫功能下降,需要通过适当运动(包括瑜伽、太极拳以及散步等),调节身体机能,加速血液循环,在调节情绪的同时提升免疫功能。但是需要避免剧烈运动,运动量要以自身身体耐受力为宜。
4.遵医嘱用药。慢性疾病患者多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用药,但是部分患者的依从性并不高,可能出现擅自停药、换药等情况,不合理用药不仅无法取得控制病情的理想效果,还可能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甚至导致病情加重。患者需要提升用药依从性,合理用药,患者家属也要予以一定的监督和心理支持,鼓励患者遵医嘱定时定量服药。若患者合并多种慢性病,需要服用多种药物,则医生在用药时需要注意避免重复用药,充分考虑药物配伍禁忌,简化用药方案,且尽量使用作用缓和、针对性强的长效制剂,在发挥药物效用的同时减少患者断药、漏药出现的可能。
5.保持良好的心情。老年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心态,减少焦虑、紧张等情绪的出现,通过运动、冥想、参与社会活动等改善负面情绪,必要情况下还需要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家属也要予以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及时给予关心、关爱,协助患者进行慢性疾病治疗和管理。
结语 总而言之,老年慢性疾病防治和干预离不开患者的配合,需要通过日常生活管理提升治疗有效性,控制疾病进展,提升生活质量。另外,也要注意定期至医院复查,了解疾病进展及控制情况,不断优化治疗方案,提升慢性病防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