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是医院常用的治疗手段。患者接受手术,能使疾病得到治疗,但在手术时会面临一些风险。科学的手术护理方式,能为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提供保障,解决患者面临的各种问题。
1.手术室患者常见的问题
手术室患者常见问题有很多。一些患者在术前未按规定禁饮禁食,喜欢化妆、佩戴饰品。各种问题可能引起手术隐患,不利于患者生命与健康,它们需要医生和护士共同督促和规避。
有的患者在手术前会擦粉底、抹口红,这样不利于医护人员在术中观察患者的情况,无法及时发现患者缺氧的情况。有的患者在术前没有重视护士的叮嘱,手术时未取下身上佩戴的金属物件。这些件金属物件可能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表面附着了大量细菌,可能造成手术感染。
2.手术室一定要知道的护理知识
手术有风险,但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只要护理到位,患者的生命与安全就能得到保障。手术室护理不分手术大小,无论是大手术还是小手术,做好护理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不但可以预防手术感染,还能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早期运动、早日出院。
2.1手术室护理要从术前做起
手术室护理并不只是手术时的护理,更重要的是做好术前护理。手术前护士要全面做好消毒工作,包括手术台、手术器械等,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调节手术室的温度与湿度,保证患者的舒适性,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手术前,护士要认真核对物品,根据患者的手术需求,检查手术器械是否齐全,各类仪器是否能正常使用,避免检查不仔细导致手术被迫中断或者延长手术时间,在术前准备上降低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
术前要认真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降低患者的焦虑、恐惧等情绪,减少术前应激;做好身体准备工作,完善术前检查,为患者讲解手术与术后注意事项,同时做好呼吸道、胃肠道手术区皮肤等准备工作,具体操作根据手术类型决定。其中,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心理、精神等方面的问题,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不利于手术正常进行,可能引发各类术后并发症,影响患者康复。因此,在手术室患者的护理中,要做好心理护理、精神护理等方面的工作,多给予患者关心、理解和尊重,为患者提供心理、精神上的支持,让患者在术前保持良好心理状态,为手术做好准备。
2.2术中护理不能马虎
术中护理是手术室患者护理的重中之重,在手术期间要根据手术类型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调整好患者的体位。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士要以热情的态度与患者交流,尽量减少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的陌生感和无助感,在交流时体现出对患者的关系,可以了解患者在术前的睡眠和饮食情况,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非全麻患者在手术时的意识处于清醒的状态,可能听见手术器械碰撞发出的声音,容易感到焦虑。医护人员要注意控制谈话的内容和声音,尽量做到轻拿轻放。医护人员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要全程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反应,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在全麻患者接受麻醉前,护士可以与之交流,让患者放松,并使用约束带固定患者四肢,避免患者坠床,注意不能束缚过紧影响正常血流。全麻患者要合理建立静脉通路,便于静脉给药;连接负压吸引器,准备好急救药品和急救器材。麻醉诱导和插管时,要做好床旁看护,密切观察插管的情况,做好抢救准备,在气管插管完成并连接上呼吸机后才能放松。
手术过程中要做好术中记录,完整反映护理工作的内容、步骤,包括手术体位、器械使用、组织标本留取等,还有纱布、缝合、器械等物品的清点,术中与术后患者的皮肤情况等,避免后期发生纠纷。医护人员尤其要重视核对术中的手术器械、纱布、缝针、镊、刀、剪等,需要护士与手术医生一起核对,并认真检查体腔、切口等。
总的来说,在手术室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需要医护人员具备较强责任心,注意细节把控,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在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同时,保障患者的安全,避免发生手术事故,减少手术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