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是指发生在宫颈阴道部或移行带的鳞状上皮细胞及宫颈管内膜的柱状上皮细胞交界处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在我国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
宫颈癌的病因
宫颈癌是唯一病因明确的恶性肿瘤,已有研究证实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简称HPV)的持续感染是引起宫颈癌的主要原因。
HPV病毒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人体是其唯一的宿主。HPV分为低危型(06、11、42等)和高危型(16、18、31等)。80%以上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感染过一次HPV,但只有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时才与宫颈癌有密切关系。
HPV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性生活的过程中的反复摩擦,可能造成外阴、阴道及宫颈黏膜的破损,从而大大增加HPV感染的风险。HPV也可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的方式感染皮肤、口腔和肛门等部位。医源性感染也是HPV的一种传播途径。极少数的婴儿可以通过母亲的生殖道感染HPV,也就是垂直传播。
宫颈癌除了和HPV持续感染有关,还有一些危险因素与其相关,如性生活过早(<16周岁);过早地生育(<18周岁);吸烟、吸毒者;多个性伴侣或者性伴侣有多个性伴侣;有宫颈癌等疾病相关家族史;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患有其他性传播疾病等,都可能诱发宫颈病变。
宫颈癌的症状
宫颈癌早期常常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出现接触性出血、阴道不规则出血、阴道排液等症状。其他器官受侵犯的症状有尿频、尿急、肛门坠胀感、下腹和下肢肿痛等。晚期病例会有极度消瘦、大小便困难、贫血、乏力、阴道大出血等。
宫颈筛查的必要性
我国宫颈癌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约为60%,而I期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接近100%。感染HPV后,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引起病变,HPV可以在人体潜伏多年,身体往往不会出现任何不适,且大多数宫颈癌患者在癌症病变前不会有任何症状。只有定期开展宫颈癌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有效预防宫颈癌病变发生和显著提高宫颈癌治愈率。
宫颈癌的筛查包括宫颈细胞学和HPV检查、阴道镜检查、子宫颈病理活检组织检查。通过早期筛查,对宫颈癌前病变及原位癌进行早期治疗是提高宫颈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宫颈癌的预防
宫颈癌的预防包括:1.避免过早性生活、过早生育,控制多产、多孕等;2.避免多个性伴侣,正确使用避孕套,实行安全性行为;3.定期进行宫颈筛查,积极治疗HPV感染,做到早发现早治疗;4.除了防止HPV感染以外,还应防范其他病原体感染,如衣原体、单纯疱疹病毒、滴虫等病原体感染;5.吸烟和过度饮酒也是宫颈癌的危险因素,因而戒烟限酒也是预防宫颈癌的主要措施;6.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增强人体免疫力;7.适龄年龄接种HPV疫苗,目前已研发推广的HPV疫苗,预防HPV感染保护率达90%以上,可有效地控制宫颈癌的发生。
宫颈癌的治疗
定期进行细胞学检查或 HPV检测,如果结果出现异常,应由专业人员结合检查结果和个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再确定进一步的检查或治疗方案,及时有效地治疗防止宫颈病变。
一旦确诊宫颈癌,应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根据临床分期和患者年龄、生育需求、身体状况、医疗水平等进行规范化治疗。
早期的宫颈癌可以治愈,在宫颈癌前病变时,可以通过手术、物理治疗方法、激光或冷冻药物方法等,将宫颈癌前病变切除。即使到了中晚期才发现,也可以通过积极的治疗,达到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