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便常规:一篇有“味道”的科普

发布时间:2023-12-21 阅读:351次 作者:于静
单位及职务:肃宁县人民医院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一种癌症,在我国,患病人数逐渐增加,其会引起大便带血、大便不畅等情况,严重困扰着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危及生命安全。为了排除是否存在结直肠癌,一个最简单也是最方便的方法是对大便进行常规检查。

便常规的概念

便常规作为医学检验的一种方式,可对消化道是否存在寄生虫、病毒以及细菌感染进行明确,及时将肝病、胃肠炎进行诊断,并可筛查出是否存在消化道肿瘤疾病。便常规检查主要是细菌敏感试验、检查虫卵、确定粪便中是否存在白血球和红血球、潜血试验等。通过便常规检查可确定身体是否健康,若是各项指标在正常范围内,则表示健康,反之则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疾病,及时治疗。

便常规检查内容

便常规可对大便的颜色、性状、白细胞、潜血、虫卵以及红细胞等进行检查。大便常规检查结果是阴性或者阳性,若结果为阴性,表示没有感染,若结果为阳性,表示存在感染。大便性状结果正常的话为软便,异常的话为糊状便、稀便、脓便或者干便等。

便常规样本的收集

采便管通常是OCSensor io型号,粪便采样量应该适中,不可过多也不能过少,粪便中不能混有尿液或者其他杂质,以免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将采便器逆时针旋转之后轻轻拔起,注意不能倒出管内的液体,可在粪便表面多处采样,将标本涂抹在采便管头端1cm左右的地方,将盖子插入管内并送检。

便常规的注意事项

便常规检查前3天尽量不吃羊血、鸭血等血液类食物,尽量不吃含铁剂的药物、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及大量的叶绿素,防止检测结果假阳性的情况。大便标本的采集尽量避开女性月经期,防止标本污染。采样器要确保清洁干净,防止被污染,从而破坏大便的成分,引起假阴性的结果。大便采集应该是黏液脓血或者是中央的部位,若是稀便的话,需要取三勺,粪便量过多过少均可影响到检测结果。

大便异常的表现

颜色:在大便之后我们可以观察到颜色,正常的话是黄色或者黄褐色,婴儿的话是金黄色或浅黄色,为糊状。如果粪便为灰白色,一般是黄疸性肝炎、肠道梗阻等疾病;如果粪便颜色长时间是柏油色或黑色,疑似胆道疾病或上消化道出血。若是胰腺存在大量出血的情况,在吃大量补血药物、动物血制品以及肉类的话也会有黑便。若是红色,一般是下消化道出血、痔疮等。若是果酱色,可见急性肠套叠、阿米巴痢疾等。若是绿色,可能是吃了大量绿色蔬菜以及肠蠕动速度较快,或者是小儿肠炎,或者是服用汞。

性状:正常粪便是条状的,软的,婴儿则是糊状的。便常规报告上为软便即为正常,异常的话则是颗粒状大便、不成型大便、黏液状大便。

隐血:如果上消化道出血量在5mL以内且肉眼看不见,说明红细胞受到了破坏,但显微镜观察的话没有红细胞,可在免疫法或者化学法检查出来,即为隐血试验。

脂肪球:脂肪球大部分来自于食物,少数来自于细菌代谢、细胞脱落以及胃肠道分泌。若是脂肪消化不良,可存在腹泻、肠炎、胰腺疾病、摄入过多脂肪等,可见结果为阳性。如果脂肪球存在于婴幼儿粪便中,需要考虑为消化不良、肠炎等,此时可服用消化酶、益生菌等缓解,但要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红细胞:正常情况下粪便是没有红细胞的,若检测结果存在红细胞,通常是痔疮出血、肠炎、痢疾以及结肠癌等下消化道出血疾病,需要和潜血结合诊断,通常情况下,上消化道出血潜血是阳性,但显微镜观察不到红细胞。

白细胞、脓细胞:白细胞属于免疫细胞,若是存在病菌感染,白细胞数量增加,此时可能存在炎症,白细胞数量越多则炎症越严重。

寄生虫、虫卵:采用显微镜若是观察到寄生虫,则需要进行准确的标记和备注。

哪些人需要进行便常规检查

存在家族肠道疾病史、年龄在40岁以上、长期腹泻或便秘、腹痛、经常吃低纤维或高脂肪的食物、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生活不规律、大便异常的人群,需要进行便常规检查。

   总之,通过便常规可确定身体是否健康,从而及时发现消化道疾病并及早接受治疗。

肃宁县人民医院 于静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便常规:一篇有“味道”的科普》,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3年12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