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感冒了怎么办?相信所有年轻的爸爸妈妈都遇到过这个问题。宝宝感冒了不要怕,怕的是手足无措或者胡乱用药。那么,该怎么应对宝宝感冒呢?下面详述。
正确认识宝宝感冒
宝宝出汗时,毛细血管扩张,为了将体内的热量释放出来,汗毛孔处于开放状态。若受到冷风刺激(如空调开太大),汗毛孔没有及时关闭,仍然持续开放、向外散热,而毛细血管却遇冷收缩、血流减少,使得宝宝的体温调节与血液循环失衡,抵御病毒的能力就会下降,致使宝宝感冒。
感冒分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普通感冒以流鼻涕、鼻塞、打喷嚏、咽喉痛这类鼻咽部症状为主;流行性感冒症状则是浑身酸痛和发高烧,比较严重。
在国外,如果带宝宝去医院看感冒,儿科医生多半不会给开任何感冒药。医生会非常同情地安慰家长:“现在是感冒流行的季节,都怪天气太冷!”英文中“感冒”和“寒冷”是同一个词。2007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禁止两岁以下儿童服用感冒药。
市面上的感冒药(如氨酚黄那敏、酚麻美敏、美敏伪麻、愈酚甲麻那敏、伪麻美芬等),基本上都是治标不治本的药,即只能控制感冒表现出来的发烧、咳嗽、流鼻涕等症状,不会缩短感冒病程,因此用药控制症状并不能让感冒好得快。精心护理、耐心等待宝宝自身抵抗力战胜疾病比较好。
宝宝感冒后的护理
感冒是自限性疾病,我们没有办法加快痊愈,只能通过护理减轻感冒症状带来的不适,让宝宝舒服一些。
1.及时清理鼻涕,使用生理性盐水滴鼻维持鼻孔的正常生理环境。
2.注意空气质量和室温。
3.多休息,多喝水。
4.能不用药不用药,能少用药不多用药,能口服不注射。
5.物理降温:宝宝感冒后如果出现了发热的情况,此时家长可以使用湿毛巾给宝宝擦拭腋下、额头、脖子等部位,或者是使用冰毛巾对额头部位进行冷敷,能够起到物理散热的作用。
6.如果医生诊断宝宝的感冒继发或者合并了细菌或者支原体等感染,需要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一旦使用抗生素,需要足剂量足疗程地规范使用,不能随意增减药量,更不能随意停药。
对感冒的几个误解
误区一:感冒一定有炎症,吃感冒药的同时要给宝宝吃消炎药。
通常人们误以为抗生素就是消炎药,事实上抗生素是抗菌类药物,只对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有作用,对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
只有经过医生明确诊断宝宝的感冒合并或者继发了细菌感染,引发中耳炎、鼻窦炎、扁桃体咽炎、咽后壁脓肿、颈淋巴结炎、喉炎、气管炎、肺炎等,才需要吃所谓的“消炎药”,这些药实际上是阿莫西林、头孢等抗生素。
误区二:宝宝总感冒,要吃点增强免疫力的保健品。
《中国儿童普通感冒规范诊治专家共识》(2013年)中提供的数据显示,儿童平均每年感冒5—7次。因此,7岁以下的儿童每年感冒5—7次很常见,不要轻易给孩子扣上免疫力差的帽子,也不要滥用各类所谓的增强免疫力的药品。孩子的免疫力就是在不断地和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误区三:宝宝太小别吃药,让妈妈吃点板蓝根然后喂奶。
首先妈妈没病吃药伤害身体。其次,任何药物都讲剂量,大部分药物通过乳汁分泌量极少,达不到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