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是指胎儿未足月分娩,一般是指怀孕28周以上但未满37周的生产。早产的月份越小,新生儿的体重就越轻。
早产发生率并不低
其实有很多妈妈在怀孕时,虽然担心早产,但都有侥幸心理,并不认为早产会被自己遇到。
在全球范围内,早产的发生率在11%左右。每年约有1500万名早产儿诞生,在这些早产儿中多数都是孕周在32—36周的,还有一些小于32周甚至小于28周的。胎儿越早诞生存活率越低,发生各种疾病的风险越高。因此,对准妈妈来说,一定要警惕早产,意识到只要怀孕就有早产的风险。
准妈妈要知道的早产征兆
早产对宝宝的健康不利,但如果能采取科学应对手段,仍然能减少对宝宝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准妈妈要有识别早产的能力,能够自我评估早产风险,及时发现早产征兆,为生产及生产后的各项工作做好准备。一些早产征兆,准妈妈们应该知道。
1.宫高下降,宫底变宽。
宫高是指从耻骨上测量到宫底的距离,宫高是判断子宫大小的依据之一,宫高下降意味着宝宝开始入盆。一般在孕37周前,宫高和宫底都在最高点,而过早出现宫高下降和宫底变宽的情况,说明宝宝很有可能早产。
2.规律性宫缩增加
准妈妈在面临宫缩时,会出现腹痛的感觉,子宫会变得非常坚硬。未足月时如果出现规律性宫缩,大概每10分钟就出现1次宫缩,准妈妈就要提高警惕,这可能是早产的征兆。
3.胃口突然变好
胎儿开始从子宫进入盆腔后,宫高下降会使腹腔上部的压力变低,对胃部造成的挤压变小,甚至会减少对肺部的挤压。在出现早产征兆时,准妈妈的胃口可能突然变好,并且会感觉呼吸更加顺畅,这可能是早产的征兆。
4.羊水变化
羊水是胎儿生长发育的基础,是母体血浆在胎盘胎膜的作用下形成的,主要为白色透明样。未足月准妈妈如果在小便时发现下体流出温热水样液体,并且无法控制,提示破水,这时要提高警惕,及时上床躺着,保持臀部抬高的姿势,并及时拨打120。
5.突然尿频
膀胱位于腹腔最下方,胎儿入盆后会造成膀胱被压迫,导致膀胱储存尿液的能力下降;同时膀胱肌肉的收缩功能也会下降,这会导致尿频的现象。准妈妈如果过早出现尿频的情况,要警惕可能是早产的征兆;特别是突然出现尿频,并且尿急非常迅速,甚至有时还会尿裤子。
6.阴道出血
阴道出血是分娩的主要特点之一,血液呈现点滴状。过早发生阴道出血的情况,且持续时间较长,可能和宝宝要早产有关。
早产的原因一定要知道
准妈妈们要学会自己评估早产的风险,了解早产的常见原因。
首先,早产可能和准妈妈的年龄有关。未满20周岁或年龄超过35周岁的准妈妈,面临的早产风险较高,特别是年龄小于20岁怀孕,发生早产的概率会明显上升。其次,一些准妈妈有过流产史,尤其是晚期流产史、反复流产、引产后不足一年怀孕的准妈妈。这是因为,流产对宫颈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伤,致使宫颈机能不全,要警惕早产的发生。最后,早产可能与各种疾病有关,如妊娠期合并各种传染病、内外科疾病,如心脏病、流感、妊高征、急性阑尾炎等。准妈妈如果出现内分泌失调、甲亢、糖尿病、孕酮不足、雌激素不足等情况,也可能引起早产。一些准妈妈存在严重贫血,因组织缺氧,子宫和胎盘供氧不足,也可能引起早产。
准妈妈该怎样预防早产
在日常生活中,准妈妈们要注意自己摄入营养的均衡性,避免出现营养失调或营养不良的情况。准妈妈们要戒烟戒酒,避免随意用药,更不能在孕期频繁性生活,避免胎膜早破。怀孕时准妈妈们可能有各种不良心理情绪,准妈妈们一定要做好心理调节工作,避免压力过大,主动接受心理咨询,避免孕激素失去作用,降低子宫规律性收缩的概率。准妈妈们要多休息,尽量采用左侧卧位,达到改善子宫和胎盘血液循环的目的;尽量减少不良刺激,在孕期保持良好的心情。
总之,早产是能够提前规避的,了解各种早产征兆发生的原因,是预防早产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