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当生命进入倒计时,急诊科在做什么

发布时间:2025-05-15 阅读:55次 作者:郭莉
单位及职务: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在医学的世界里,有一个永远处于高压与不确定性的战场,那就是急诊科。当你的生命走到悬崖边缘,心脏骤停、脑卒中、严重外伤等突发事件瞬间降临,决定生死的,不仅是疾病本身,还有你是否能在“黄金时间”内获得有效的救治。而此时此刻,急诊科医护人员正是站在生死线上的“守门人”。

   一、黄金抢救时间:越快越好

   “黄金抢救时间”是急诊抢救的核心原则,意味着在某些突发性疾病或严重创伤发生后,有一个极为短暂但至关重要的治疗窗口。若在这段时间内及时干预,往往能够大幅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减少后遗症;一旦错过,则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以心脏骤停为例,大脑缺氧超过4分钟就会开始坏死,每延迟1分钟除颤,生存率便下降7%至10%。对于急性脑卒中,发病后4.5小时内进行静脉溶栓是最佳时机,越早恢复脑部血流,神经功能受损就越轻。而严重外伤导致的大出血患者,若能在“黄金1小时”内控制出血并完成初步复苏,其存活率将大幅提升。因此,急诊医学强调的正是“分秒必争”,每一秒都可能是生与死的分界线。

   二、团队协作:无缝衔接的抢救链

   急诊抢救是一场多学科协作的生命接力战,绝非单靠某一个人完成。整个团队需要像精密仪器般高效协同,环环相扣、分秒不差。首先,分诊护士在患者到达的第一时间迅速评估病情,识别危重情况,立即启动急救流程;随后,急诊医生迅速介入,进行详细评估并制定抢救方案,如实施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或用药等紧急干预;与此同时,麻醉科、外科、影像科等相关科室专家也需随时待命,根据病情提供专业支持,比如手术、影像检查或插管麻醉等。整个抢救流程如同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要求各环节无缝衔接,任何一步的迟缓都可能影响最终的抢救效果,甚至导致患者失去生还机会。这种高效的团队配合,是急诊医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三、常见抢救场景:掌握关键操作

   在急诊科,医护人员每天都面临各种突发状况,常见的抢救场景包括心肺复苏(CPR)、气管插管和止血输血等关键操作。心肺复苏是针对心脏骤停患者的紧急处理,需立即进行高质量的胸外按压,并结合电除颤和静脉注射肾上腺素等药物,以恢复心跳和自主循环。气管插管则用于严重呼吸困难或意识不清的患者,确保气道通畅并通过呼吸机提供足够的氧气,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因创伤导致大出血的患者,止血和输血是抢救的核心内容。医护人员需迅速控制出血点,同时快速补液输血,防止失血性休克的发生。这些抢救措施往往需要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任何一项延误都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后果。每一次操作都考验着医护人员的专业判断与反应速度,是与死神争夺生命的关键时刻。

   四、抢救后的挑战:重视后续治疗

   抢救成功并不代表患者已经安全无虞,脱离生命危险只是第一步,后续治疗仍然至关重要。许多重症患者在初步抢救后,仍面临多种并发症和功能障碍的风险。例如,心脏骤停患者即使恢复自主循环,仍可能因长时间缺氧导致脑组织损伤,此时需要进行“亚低温治疗”,即将体温控制在32℃至36℃之间,有助于减少脑细胞坏死,提升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而对于遭受严重创伤的患者,如多发性骨折或内脏损伤,还需接受多次手术、持续监护以及长期康复治疗。因此,后续管理的科学与严谨,同样是决定患者能否真正康复的关键环节。

   结语  急诊科的抢救是一场与死神的拉锯战,医护人员依靠敏锐的判断力、扎实的专业技能和高效的团队协作,在分秒之间逆转生死,创造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但在真正的“黄金时间”里,医护人员并不总是第一到场的人。这时候,普通人的急救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掌握心肺复苏(CPR)、止血、气道异物排除等基本技能,能在专业救援到来前为患者赢得关键的生存机会,成为生命接力中的第一棒。

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郭莉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当生命进入倒计时,急诊科在做什么》,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5年05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