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便血=肠癌?千万别慌

发布时间:2025-05-15 阅读:51次 作者:马存林
单位及职务:广东省东莞市台心医院

   便血是一个让很多人都感到恐慌的症状,尤其是把它与肠癌联想到一起。然而,便血并不一定代表肠癌。虽然肠癌可能是导致便血的一种严重原因,但许多其他更常见的健康问题也可能引发便血。了解这些常见原因,能帮助你避免过度担忧,也能帮助你更及时地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本文将探讨导致便血的常见原因,以及如何识别不同类型的便血。

   一、便血的常见原因

   1.痔疮——常见的“菊部”问题

   痔疮是最常见的引起便血的原因之一,在中老年群体中尤其多见。痔疮是由肛门附近的静脉发生膨胀或发炎引起的。痔疮的主要症状包括排便时便血,血液通常呈鲜红色,并且常常附着在大便表面。大多数痔疮患者的便血不伴随其他症状,且血量较少。如果痔疮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问题,比如出血加重或肛门脱垂等。

   2.肛裂——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肛裂是肛门周围皮肤的撕裂,通常发生在排便时,特别是便秘时。肛裂会导致鲜红色血液出现在大便上,且伴随排便时的剧烈疼痛。大便变硬或过于干燥,可能是导致肛裂的主要原因,因此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充足的水分是预防肛裂的有效方法。尽管肛裂本身通常不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它也可能反复发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3.消化性溃疡——引起便血的内在问题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或小肠内壁因酸性物质的腐蚀而形成的溃烂,常常由胃酸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或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引起。当溃疡破裂并穿透胃壁时,可能会导致出血,患者会出现黑色、焦油样的大便,这是因为血液在胃肠道中被消化和分解的结果。治疗消化性溃疡除了需要使用药物,如抗酸药物和抗生素外,还应结合改变生活方式,包括避免辛辣、油腻食物、戒烟戒酒,并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以促进愈合和防止复发。

   二、其他可能的原因

   1.结肠炎——肠道炎症的警告

   结肠炎是指大肠部分的炎症,可能由细菌、病毒或药物引起,也有可能是免疫系统异常所导致。患者常常会出现腹痛、腹泻和便血等症状。结肠炎引发的便血一般伴有腹泻,血液常呈鲜红色或暗红色。大多数患者可能还会感到腹部不适,严重时可能会影响日常生活。治疗结肠炎通常需要用药物来控制炎症,同时调整饮食,如减少辛辣食物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以减轻症状和防止病情恶化。

   2.大肠息肉——潜在的肠癌前兆

   大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通常表现为大肠内壁上的小肿块。许多息肉是良性的,但有一部分息肉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成恶性肿瘤,发展为肠癌。大肠息肉引发的便血通常是鲜红色的,而且便血可能伴随便秘或腹泻等症状。如果便血持续存在,或伴随有体重减轻、食欲不振等变化,可能是肠癌的前兆。定期进行肠镜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息肉并及时进行切除,减少癌变风险。

   3.胃肠道血管异常——不容忽视的潜在原因

   胃肠道血管异常通常指肠道内的血管发生病变,例如动脉瘤或血管扩张等。这类血管异常较为罕见,但也可能引发便血。异常血管可能会导致肠道局部出血,表现为便血。血管问题往往伴随反复性出血,且可能逐渐引发贫血症状,导致气短、乏力等表现。影像学检查,如CT或胃肠镜,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定位血管异常,评估出血的程度,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结语  便血虽然常让人感到焦虑,但它并不总是意味着严重疾病如肠癌。痔疮、肛裂、结肠炎等都可能引起便血,并且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合理治疗得到缓解。然而,便血也可能是更严重问题的信号,如大肠息肉或胃肠道血管异常。如果便血持续出现,伴有其他症状,或有家族病史时,应尽早就医,进行专业的检查和诊断。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能够有效预防病情加重,提高生活质量。所以,别轻视便血,遇到问题不妨从容应对,尽早采取措施,保障健康。

广东省东莞市台心医院 马存林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便血=肠癌?千万别慌》,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5年05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