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现在不需要到窗口排队,在小程序上就可以挂号、支付诊金。”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融合应用,基层卫生服务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一、基层卫生管理的痛点——为何需要数字化赋能?
长久以来,基层卫生机构均存在以下三大痛点。
1.信息孤岛
三甲医院、乡镇卫生院等不同卫生机构的就诊记录、检查结果等不互通,群众转诊时需再次提交病历、接受检查,既费时,又费钱。
2.服务流程繁琐
挂号、缴费等环节均需排队,部分基层卫生机构还存在“证明多”“盖章繁”等问题。
3.管理粗放
基层医疗资源分配多凭借经验而非数据,从而引起部分地区药物不足、部分地区药物存储过多、过期变质等资源浪费现象。
上述痛点的关键在于“数据不流动”“流程不联动”,而数字化赋能恰可解决上述问题。
二、数字化赋能的核心场景——数据如何“替群众跑路”?
1.电子健康档案,让病历跟着病人走
以居民身份证作为唯一标识,构建包含个人基础信息、检查报告、既往病史、用药记录等信息的电子健康档案,并实现跨机构、跨区域共享。待电子健康档案创建完成后,群众在基层卫生机构就诊时,医生可直接调阅其在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的诊治记录,无需患者再次接受检查;转诊时,电子档案会自动同步至接收医院,省去“带病历”“抄报告”等繁琐流程。如某县经“健康云”平台对全县基层卫生机构数据加以整合,患者到村卫生室就诊时,医生可直接调取患者在县内其他卫生机构的检查报告与用药史,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患者无需往返县城送病历。
2.线上服务闭环,让“指尖办事”替代“线下排队”
经由公众号、小程序、App等工具,将挂号、缴费、报告查询、医保报销等服务搬到线上,可实现“零跑腿”或“少跑腿”。
(1)挂号缴费:群众在家就可通过线上平台预约医生,就诊时直接扫码签到,就诊完成后直接线上付款,无需反复排队,且支持医保在线报销。
(2)慢性病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可在线上直接申请续方,药品由基层卫生机构配送,避免定期到院排队开药。
(3)报销简化:通过将医保系统接入医院系统,部分地区已实现医保自动报销,患者诊治后无需提交纸质材料,出院后系统将自动核算报销治疗花费。
据国家卫健委统计,2024年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线上服务覆盖率高达78%,群众就医跑腿次数每月平均减少2.3次。
3.胶片上云,解决携带储存不便问题
数字化赋能后,患者可经电脑、手机等设备随时查看影像报告,不需要携带实体胶片,可有效解决实体胶片携带、储存不便的问题。医生可经云端快速调阅患者影像检查结果,院内会诊或跨院转诊时,无需携带实体胶片,各科室或接收医院可随时调阅患者影像检查结果,便于复诊或慢性疾病患者比对病情变化。同时,经此方式,还可大幅降低医院运营成本,持续丰富影像数据积累,对临床研究、病历分析、教育培训存在积极影响。
4.智慧急救,提升患者抢救效率
依托数字化技术,可实现对急救资源的统一调度,第一时间对接合适医院,使其立即获取患者的相关信息,预先做好准备工作。此外,医院专家还可经“120”车载远程会诊设备指导救护人员操作,提升患者救治成功率,实现上车即入院的院前急救目标,进一步保证群众的生命安全。
5.远程协同诊疗,促进专家资源下沉
针对基层医疗能力薄弱的问题,数字化通过双向转诊平台、远程会诊等技术,可使上级医院专家“数据出诊”。
(1)双向转诊:基层卫生机构可通过数字化系统向上级医院发起转诊申请,同步电子档案,上级医院优先安排接诊,解决患者“挂号难”“等待久”等问题。
(2)远程会诊:村卫生室可通过视频连线县级医院专家,专家调阅患者电子病历后可直接指导医师展开治疗操作,避免患者长途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