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作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常导致患者出现肢体无力、活动受限等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然而,通过科学系统的居家锻炼,患者可有效促进神经重塑,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平衡能力,逐步恢复肢体功能。本文将结合临床实践与前沿研究,为脑梗死患者提供一套安全有效的居家锻炼指南。
一、被动运动:预防肌肉萎缩与关节僵硬
1.家属需要每天协助患者完成肩部、肘部、腕部、髋部、膝部等关节的屈伸以及旋转运动,每个关节进行5—10次活动,每天开展2—3组,比如说,用双手托住患者的上肢,缓慢地做类似“钟摆样”的前后摆动动作。
2.握住患者的脚踝,辅助其完成膝关节的屈伸动作。动作要轻柔且缓慢,防止出现疼痛或者关节损伤的情况,还可以配合热敷来缓解肌肉痉挛。
二、主动助力训练:激活神经肌肉功能
1.患者进行上肢抬举训练时可使用弹力带。具体做法是让患者处于坐位,把弹力带的一端固定在椅背上面,另一端缠绕在患侧的手腕处,然后缓慢地向上抬起手臂,直至达到最大角度,保持3秒钟之后再缓慢放下,每组进行10—15次,每天做3—5组。
2.下肢训练借助床栏来做抬腿练习,患者侧卧,健侧的手抓住床栏,患侧的腿缓慢抬离床面到30度,维持5秒后放下,重复10次后换另一侧。训练过程中要鼓励患者主动发力,逐渐减少辅助量。
三、平衡协调训练:重建身体控制能力
1.在训练初期,可开展坐位平衡练习。具体做法是,让患者坐在硬质椅子上,将双脚平稳地放置在地面,双手自然地垂放于身体两侧,然后尝试缓慢地左右转动头部。在此过程中要保证身体不出现晃动,每次练习时长为1分钟,每天进行3次。
2.另外还可借助平衡垫进行重心转移练习。患者需把双脚踩在平衡垫上,缓慢且交替地抬起单脚,以此来保持身体的稳定状态,每次练习1分钟,每天进行2次。
四、步态训练:纠正异常行走模式
1.训练的时候要留意患侧负重时间,刚开始的时候可以穿上踝足矫形器来预防足内翻,等进阶之后可开展上下台阶训练:患者面对着台阶站立,先让健侧脚迈上台阶,然后患侧脚跟着上去,下来的时候则以相反的顺序进行,每组做10次,每天做2组。
2.跨越障碍物训练可模拟日常生活里的障碍场景,比如在地面上放置像书本这样的低矮障碍物,让患者试着跨过去,同时要保持身体平衡。
3.每日累计步行时间建议在20—30分钟,以不会引起过度疲劳为合适。
五、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帮助功能独立性提升
1.穿脱衣物训练方面,患者需坐在床边,首先穿上患侧袖子,接着再穿上健侧袖子,脱衣时则顺序相反。
2.洗漱进食训练时,要使用加粗手柄的牙刷以及勺子,以此辅助患者达成刷牙和进食的动作。
3.如厕转移训练中,需在马桶旁边安装扶手,患者先坐在床边,让健侧脚着地,然后患侧脚缓慢地挪至马桶前,双手抓住扶手来完成站立到坐下的动作。
六、注意事项:安全与科学并重
1.环境方面进行改造:将地毯以及杂物等可能导致跌倒风险的物品移除,在浴室和厕所的相应位置安装扶手,同时使用防滑垫。
2.强度控制:依照循序渐进的准则来进行,在初期的时候每次训练时长设定为10—15分钟,之后再慢慢地延长至30分钟,以防止出现过度疲劳的情况。
3.姿势要正确:在进行训练期间,务必要始终保持身体处于中立的位置,以此来防止出现代偿动作,就好比在进行站立训练时,膝盖应当微微弯曲,这样做可以避免关节出现锁死的情况。
结语 脑梗发生之后,肢体功能的恢复犹如一场漫长的战斗,需要患者自身、家属以及康复团队齐心协力,借助科学且系统的居家锻炼方式,再结合低盐低脂的饮食模式、对基础疾病的管理以及定期进行复查,患者可逐渐重新建立起生活能力,再次找回生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