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无症状胆囊结石的诊治

发布时间:2025-05-15 阅读:37次 作者:孙伯承
单位及职务:金川县人民医院

部分患者很是疑惑:“明明自身什么感觉都没有,却体检出胆囊结石,这种无症状胆囊结石到底需不需要治疗?”实际上,无症状胆囊结石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虽然无典型的胆绞痛、右侧肩背或是餐后腹胀等不适症状,但少数患者可因病情逐步进展而引发结石增大、胆囊炎、胆管梗阻等并发症,直接威胁患病群体的身心健康。本文将深入探讨无症状胆囊结石的诊治方法。

一、无症状胆囊结石的病因

1.代谢异常:因胆固醇代谢异常(肥胖、高脂/高糖饮食、糖尿病等)、胆汁酸代谢异常(遗传、功能异常)诱发胆囊结石。

2.胆囊功能或解剖异常:因胆囊收缩功能减弱(饮食不规律、年龄增长、激素等)、胆囊黏膜功能异常而诱发胆囊结石。一部分患者因胆囊管解剖变异,导致胆汁排泄不畅造成。

3.遗传与个体因素:遗传易感性、年龄、性别均是危险因素。

4.其他潜在因素:因肠道因素(肠道菌群失调、肠肝循环异常等)、药物(长期服用降脂药、避孕药等)和疾病(慢性肝病等)因素而诱发胆囊结石。

二、无症状胆囊结石的诊断依据

无症状胆囊结石诊断依据如下:

1.腹部超声或其他影像检查下发现明确的胆囊腔内结石。同时胆囊大小、形态、结构正常,胆囊功能正常。

2.患者无明显胆绞痛(右上腹或上腹部阵发性剧痛)等症状,无急性胆囊炎发作病史,无胆囊炎症或胆管梗阻表现;

3.合并上腹痛患者有明确胆囊结石以外的病因可以解释,并经病因治疗明显缓解或腹痛消失。

三、无症状胆囊结石的治疗策略

目前对于无症状胆囊结石处理争议较大,特结合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和共识,个性化讲解无症状胆囊结石疾病的治疗策略。

1.无症状胆囊结石的观察随访:部分研究指出,约30%的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可在未来出现胆绞痛或诱发并发症,且无特效药物彻底消除结石。因此,临床通常以定期随诊观察为主。即建议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可每年开展腹部超声检查,观察并对比结石大小、数量及胆囊壁变化情况。若患者在随访期间出现反复胆绞痛、胆囊炎症、结石增多或是直径超过2—3cm、胆囊壁明显增厚等异常状况,需及时就医。

2.无症状胆囊结石的生活管理:日常饮食保持规律进餐,减少高脂肪食物(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摄取量,限制高胆固醇食物(蛋黄、蟹黄等)摄入量,增加膳食纤维(全麦面包、新鲜蔬菜等)摄入量,优先选择优质蛋白质(瘦肉、鱼类、豆类等),确保每日饮水量不低于1500mL。同时,根据患者自身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开展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并保证每日7—8h睡眠时长,保持心情舒畅,时刻关注自身身体状况。

3.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特殊情况处理:(1)若胆囊结石数量明显增多,直径超过2—3cm,胆囊壁明显增厚超过3—4厘米,胆囊壁出现钙化或瓷性胆囊等情况之一,则建议及早手术治疗。(2)合并胆囊息肉患者,可根据息肉直径予以针对性处理,如:胆囊壁增厚且息肉直径超过1cm,临床建议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若息肉直径低于1cm,则建议3—6月定期开展腹部超声检查,观察息肉实际变化。(3)儿童无症状胆囊结石直径小于1cm,且无代谢异常症状,可定期开展超声复查工作,并要求患儿科学控制体重,坚持低脂、高纤维饮食原则。若患病儿童结石直径已超过1cm,且合并糖尿病、肥胖等疾病,应尽早评估手术必要性。(4)若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合并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应根据血糖控制情况、结石直径大小变化予以综合考虑。此外,合并胆管癌家族史、心肺功能障碍、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等特殊群体,通常推荐早期手术治疗。

   结语  无症状胆囊结石并不可怕,只要广大患者积极调整生活习惯,定期前往医疗机构接受超声影像检查,并根据胆囊结石直径、位置及并发症情况予以综合制定治疗计划,便可远离无症状胆囊结石疾病对于患病群体身心健康的潜在威胁。

金川县人民医院 孙伯承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无症状胆囊结石的诊治》,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5年05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