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如何及时发现哮喘早期信号

发布时间:2025-05-08 阅读:35次 作者:袁橦
单位及职务:广元市昭化区人民医院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全球约有3亿人受其影响。尽管它可以通过规范治疗获得良好控制,但由于部分患者对哮喘的早期症状缺乏足够认识,常常延误诊断与治疗,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引发急性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及早识别哮喘的早期信号,对于防控病情进展至关重要。

   一、哮喘的早期症状识别:这些信号不能忽视

   哮喘是一种以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点的疾病,早期往往表现为轻微、间断的呼吸道症状。

   1.阵发性咳嗽:尤其是夜间和清晨明显加重,是哮喘最早也是最常见的症状。不同于感冒后的持续性咳嗽,哮喘的咳嗽往往为干咳或伴少量白色泡沫样痰,具有阵发性。

   2.呼吸时有“哮鸣音”:部分患者在呼气时可听到类似“嘘嘘”声,这是由于气道痉挛和黏液分泌增多导致气流受阻的表现。儿童患者尤其常见,有时家长可在夜晚听到孩子睡觉时胸部发出“呼噜”声。

   3.胸闷与气短:在剧烈运动、吸入冷空气或情绪波动后出现胸部紧迫感,甚至短暂呼吸困难,提示可能存在气道高反应性,需警惕哮喘的可能。

   4.运动耐受性下降:原本可正常进行的日常活动,如爬楼梯、快走等,开始出现气促或胸闷,应警觉是否为早期哮喘引起的肺功能下降。

   5.症状的季节性和复发性:如果上述症状在每年的特定季节(如春秋花粉季节)反复出现,或在接触某些特定环境后反复发作,更应高度怀疑哮喘的可能。

   这些症状可能单独或组合出现,表现形式因人而异,且轻重不同。若存在上述表现并持续超过四周,应及早就医,进行肺功能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变应原筛查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二、哮喘的诱因分析:掌握“幕后推手”

   1.吸入性过敏原:如尘螨、花粉、霉菌、动物皮屑和蟑螂分泌物等,是哮喘发作的主要诱因。尘螨是我国最常见的室内过敏原之一,常藏于床垫、被褥、地毯和窗帘中。

   2.空气污染与烟雾:包括PM2.5、二氧化硫、臭氧等污染物,以及二手烟、厨房油烟等刺激性气体,可直接刺激呼吸道,诱发气道炎症反应。

   3.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可导致气道黏膜损伤,诱发哮喘急性发作,儿童患者尤需警惕。

   4.气候变化:寒冷干燥或骤变的天气容易引发气道痉挛,增加气道高反应性,从而诱发哮喘。

   5.情绪波动与心理压力:长期精神紧张或突发情绪激动可通过神经-内分泌机制诱发或加重哮喘。

   6.某些药物或食物:如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诱发“阿司匹林哮喘”;部分个体对坚果、牛奶、海鲜等食物也可出现过敏反应,引发哮喘样症状。

   三、哮喘的科学管理:家庭监测与医学干预

   哮喘虽然是一种慢性病,但只要管理得当,大多数患者都能过上与常人无异的生活。

   1.建立哮喘监测意识:家庭可使用简易的峰流速仪每日监测呼吸功能,通过记录峰流速变化,评估气道通畅程度,及时发现病情波动。每次测量应在固定时间进行,并记录在哮喘日记中。

   2.重视控制药物的规律使用: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等,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长期、规律使用,而非仅在发作时使用缓解药物(如沙丁胺醇)。合理的药物组合能有效控制慢性炎症,降低急性发作风险。

   3.完善随访与复诊机制:确诊哮喘患者应定期进行肺功能复查,评估疾病控制程度和药物反应,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儿童患者特别需要结合成长阶段进行动态调整。

   4.实施环境控制与生活干预:包括定期清洁室内卫生、使用防螨寝具、保持通风、减少宠物接触等。同时,注意规律作息、增强体质、避免剧烈运动前未进行预防性用药等,也都是有效的辅助手段。

   结语  哮喘的早期信号并非无迹可寻,从夜间咳嗽到呼吸不畅,从尘螨过敏到空气污染,这些细节可能正是哮喘发出的“求救信号”。公众应当重视呼吸道的微小变化,及早就医筛查,同时在生活中规避诱因、配合治疗。只有将“防”字贯穿始终,才能有效阻断哮喘的发展路径。

广元市昭化区人民医院 袁橦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如何及时发现哮喘早期信号》,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5年05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