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老年骨科手术麻醉风险须知

发布时间:2025-05-08 阅读:39次 作者:杨梅
单位及职务:四川省骨科医院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老年人骨折、关节疾病等问题日益常见,接受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逐年增多。对于众多老年家庭而言,骨折后的处置或关节置换手术可能是恢复行动能力、重拾生活信心的重要契机。然而,手术过程中必然需要麻醉,而老年人因身体机能衰退、基础疾病多较等原因,麻醉风险相对较高。

   那么,老年人在接受骨科手术时,有哪些麻醉风险?又该如何应对?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为读者进行通俗易懂的介绍,帮助老年人及其家属更安心地面对手术过程。

   一、为什么老年人麻醉风险更高?

   相比中青年人,老年人的身体各项机能都处于衰退状态,尤其是心、肺、肾等重要器官的储备功能下降,对麻醉药物的代谢和耐受能力减弱。此外,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术中更易出现血压不稳、呼吸抑制、药物残留等并发症,麻醉风险相对较高。

   二、术前评估是保障安全的关键

   术前评估有助于了解老年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识别潜在麻醉风险。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药物使用情况,并安排心电图、胸片、血液检查等基础检查。有基础病的患者可能需进一步检查,如心脏彩超或肺功能检查。通过全面评估,麻醉医生可制定更安全、个性化的麻醉方案,降低术中并发症风险。

   三、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目前,骨科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式包括全身麻醉和区域麻醉。区域麻醉又细分为脊椎麻醉、硬膜外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等,主要通过麻醉下半身或特定肢体来完成手术。

   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区域麻醉通常风险较低,特别是在髋关节、膝关节等下肢手术中应用广泛。这种麻醉方式对心肺影响较小,术后恢复快,有利于减少并发症。但具体选择何种麻醉方式,还需综合患者病情、手术部位和时长,由麻醉医生和手术医生共同决定。

   有些患者和家属担心“醒着做手术会害怕”,其实区域麻醉常常会联合轻度镇静药物使用,患者会处于放松、略有睡意的状态,大多数人术后回忆很模糊,不会感到明显不适。

   四、术中术后麻醉管理同样重要

   麻醉不仅仅是“打一针让人睡着”,而是一整套严密的管理体系。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会实时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调整麻药用量,防止突发风险。同时,也会根据手术进展和患者反应决定是否追加镇痛药或支持用药。

   对于老年人来说,术后麻醉药物的代谢速度较慢,因此在麻醉恢复期需要特别关注意识清醒情况、呼吸功能是否稳定、是否出现谵妄或神志异常等问题。部分老年人术后可能会出现短暂的意识混乱,这种情况大多为暂时性,经过调整镇痛用药与护理支持后可逐渐恢复。

   此外,术后镇痛也非常关键,适当控制疼痛不仅有助于恢复,也能预防血压波动、减少心脏负担。

   五、患者与家属应注意的事项

   为确保手术与麻醉顺利进行,患者与家属的配合非常重要。

   1.务必如实向医生告知所有病史、过敏情况和正在服用的药物,尤其是心血管药物、抗凝药或糖尿病药物,不可自行停药。

   2.术前根据医嘱做好禁食禁水准备,避免增加术中误吸风险。术后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呼吸锻炼、下床活动及饮食指导,减少肺部并发症和血栓风险。

   3.家属在术后陪护期间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意识异常、呼吸困难、伤口异常出血等情况,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老年人恢复速度可能稍慢,家属应有足够耐心和心理准备,给予鼓励与支持。

   结语  老年人进行骨科手术确实面临一定麻醉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安全完成。通过术前周密评估、个性化麻醉方案和专业护理,大多数老年患者都能顺利接受手术并逐步康复。希望这篇文章能为广大老年朋友和家属提供科学认知,帮助大家以平和心态走好手术这一步。

四川省骨科医院 杨梅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老年骨科手术麻醉风险须知》,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5年05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