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认识肝血管瘤

发布时间:2025-05-01 阅读:64次 作者:黄艳珊
单位及职务:巴马县人民医院

   肝血管瘤是指肝脏内出现的一种良性肿瘤,通常由血管异常增生形成。此种瘤体质地柔软,内部充满血液,因此也被称为肝海绵状血管瘤。肝血管瘤的大小不一,有的可能直径只有几毫米,而有的可能达到几十厘米。通常情况下,肝血管瘤的生长较为缓慢,且不会发生恶变。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无辐射、实时成像的医学影像技术,在肝血管瘤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超声检查,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肝血管瘤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因此,对于怀疑患有肝血管瘤的患者,超声检查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一、肝血管瘤的病因

   肝血管瘤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先天性发育异常、雌激素刺激有关。其中,先天性发育异常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肝脏的血管结构出现异常,导致血管异常增生,进而形成肝血管瘤。雌激素刺激是指雌激素水平的升高可能促进血管瘤的生长。因此,肝血管瘤在女性中更为常见,尤其是在孕期、青春期和口服避孕药的女性中。此外,由于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侵入毛细血管组织,导致毛细血管组织感染后变形,血管壁受损,进而引发血管异常增生,也可能成为肝血管瘤的诱因。

   二、肝血管瘤的临床症状

   在临床医学中,肝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其症状表现多样,且与肿瘤的大小密切相关。根据临床观察,小血管瘤(直径<5.0cm)在所有病例中占超过60%的比例,其次是大血管瘤(直径5.0—10cm),超过20%,巨大血管瘤(直径≥10cm)则不足10%。小血管瘤可能不会表现出任何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是在进行常规体检或因其他原因进行剖腹手术时被偶然发现。当肿瘤直径超过4cm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非特异性的腹部症状,如腹部不适、腹胀或腹痛等。此类症状的出现,可能是由于肿瘤对周围器官形成压迫所致。在极少数情况下,肝血管瘤可能会发生破裂或蒂扭转的情况,导致急腹症的发生,需要紧急进行医疗干预。

   三、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下的肝血管瘤表现

   1.常规超声下的肝血管瘤表现

   在常规超声检查中,肝血管瘤的病灶大小和回声强度表现出多样性,常见的是强回声和高回声,其形状往往不规则,边缘清晰锐利。在瘤体周围,可以观察到回声增强的现象。对于体积较大的肝血管瘤,其内部回声通常不均匀,以混合回声为主,而部分患者在肿瘤的后方可以见到轻度的回声增强。相对而言,小肝血管瘤内部回声则相对均匀且强度较高。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大多数情况下,肝血管瘤的周边和内部显示为无血流信号,但也有少数情况下,可以观察到斑块状或点状的血流信号,血流信号的阻力指数通常<0.6。

   2.超声造影下的肝血管瘤表现

   在超声造影检查中,肝血管瘤的表现则有所不同。在动脉期,肿瘤周边会出现环状增强现象,并逐渐向中心扩展。到门脉期或延迟期,肿瘤会完全或部分填充,呈现出高回声或等回声。对于较大的肝血管瘤,在病灶中心可能会出现不规则的无回声区。

   四、肝血管瘤的治疗方法

   肝血管瘤的治疗方法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肿块的大小、位置、生长速度以及患者是否出现临床症状,同时也要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对于没有明显症状且体积较小的肝血管瘤,通常不需要进行治疗,但患者需要间隔3—6个月进行B超或彩超检查,以便密切监测瘤体的变化情况。然而,当肝血管瘤的直径超过10cm,或者即便小于10cm但存在外伤性出血的风险时,又或者当瘤体大小在3—6cm之间且伴有临床症状,瘤体性质不明时,应考虑进行手术治疗。肝血管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多样,包括肝切除术、瘤体缝扎术、肝动脉结扎术等。每种手术方法都有其适应症和潜在的风险。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瘤体的特征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

   结语  肝血管瘤只是一种肝脏的良性病变,并不会恶变成为癌,患者无需过度担忧和恐惧。不过,即便如此,患者仍需定期进行超声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潜在的变化。

巴马县人民医院 黄艳珊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认识肝血管瘤》,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5年05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