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以咳嗽、喘息和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支气管炎若护理不当,易导致病程迁延,甚至引发肺炎等并发症。本文将围绕小儿支气管炎的基本概述、病因及护理对策展开科普,帮助家长更科学、规范地护理患儿,缓解咳嗽症状,促进疾病恢复。
一、小儿支气管炎的基本概述与病因
小儿支气管炎是支气管黏膜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如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和流感病毒等,细菌感染常在病毒感染后继发。急性支气管炎发病较急,慢性支气管炎则多见于反复感染、过敏或免疫功能低下患儿。病理改变包括黏膜受损、水肿、分泌物增多和小气道堵塞,易出现刺激性咳嗽。小儿气道较窄、黏膜厚,血管丰富,炎症和水肿更易发生,导致咳嗽症状迁延不退。
引起小儿支气管炎的高危因素包括以下几个。
气候变化:寒冷或温差较大时,呼吸道黏膜抵抗力减弱,易被病毒或细菌侵袭。
环境因素:空气污染、二手烟暴露及室内通风不良等均可增加发病风险。
免疫功能低下:患儿若存在营养不良、慢性疾病或免疫抑制状态,易导致反复感染。
过敏体质:部分患儿伴有过敏性体质,气道高反应性状态下更易出现支气管炎症。
二、小儿支气管炎护理要点
保证良好的休息与睡眠环境:小儿支气管炎患儿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如发热、精神萎靡等。充足的休息有助于增强免疫功能,改善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家长应确保患儿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和情绪波动。同时,应保持居室安静,光线柔和,避免强光或噪音干扰患儿的休息。
维持适宜的室内温湿度:干燥的空气会刺激气道黏膜,加重咳嗽症状。护理过程中,建议保持室内温度在22℃—25℃,湿度控制在50%—60%。可使用加湿器或在房间内放置一盆清水,增加空气湿度,利于痰液稀释和排出。此外,应确保室内空气流通,但要避免冷风直吹,防止再次受凉。
合理调节饮食与水分摄入:支气管炎期间,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如瘦肉、鸡蛋、蔬菜、水果等。避免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防止咳嗽加重。多饮温开水、果汁、淡盐水,帮助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可适量食用川贝炖梨、冰糖雪梨汤等食疗方,但要注意过敏风险,尤其对于敏感体质的儿童。
注重体位引流与辅助排痰:小儿支气管炎易痰多潴留,排痰护理十分重要。可根据痰液部位及听诊情况,采取侧卧、俯卧等体位引流,利用重力帮助痰液排出。家长可轻拍背部,叩背排痰要轻柔、节奏适中,防止引起不适或呕吐。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雾化吸入,如超声雾化或压缩雾化,湿化气道,稀释黏痰。常用药物有生理盐水、支气管扩张剂或黏液溶解剂,切勿擅自使用。
三、警惕病情变化,合理就医与康复管理
虽然大多数小儿支气管炎可在1—2周内恢复,但部分患儿可能因免疫力低下或治疗不当而病情加重,甚至并发肺炎。家长护理时要密切观察以下方面,早发现、早就医。
观察呼吸与体温:若患儿出现呼吸急促、鼻翼扇动、三凹征或口唇青紫等缺氧表现,应立即就医。若高热持续3天以上,或退热后仍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也要警惕病情加重。
评估咳嗽与痰液:干咳转为咳痰是正常过程,但若痰多、黄绿色或有臭味,提示继发细菌感染,应及时抗感染治疗。
康复与预防:康复期要避免剧烈运动、受凉,合理营养,增强抵抗力。对于反复发作的患儿,建议定期复诊。家长应重视预防,避免被动吸烟,保持环境卫生,接种流感等疫苗,减少复发风险。
结语 小儿支气管炎虽属常见疾病,但若咳嗽症状持续不退,家长切勿掉以轻心。科学、系统的护理措施是改善咳嗽症状、缩短病程的关键。通过合理的生活环境管理、饮食营养调整、体位引流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能够最大限度地帮助患儿顺利康复,远离呼吸道并发症的威胁。若出现疑似病情加重的表现,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与指导,以保障患儿的生命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