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近年来呈现直线上升趋势。研究表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前三,是对国民健康危害较大的疾病,且在消化道癌症中仅次于食道癌和胃癌。然而,由于人们预防意识薄弱,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这不仅对患者心理造成巨大影响,也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情绪。为了更早发现疾病,减少死亡风险,我们应当加强对结直肠癌的了解,并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认识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亦称大肠癌,是一种起源于结直肠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涵盖结肠癌和直肠癌,属于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该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较高,尤其在发达国家更为突出。结直肠癌的发生往往与不良饮食习惯、缺乏体育锻炼、肥胖、吸烟及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其早期症状可能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便秘、血便等症状。一旦确诊,结直肠癌的治疗手段通常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但治疗效果和预后往往取决于病情的早晚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因此,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二、结直肠癌的预防措施
1.病因预防
目前,尽管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一些高危因素已被确认。研究表明,过多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食物,而缺乏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会显著增加患病风险。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饮食结构中蔬菜水果摄入量较高的地区,结直肠癌发病率相对较低;而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地区的发病率则较高。这是因为过量脂肪摄入导致胆汁分泌增加,在肠道厌氧菌的作用下,可能形成致癌物。此外,牛羊肉摄入较多的地区,结直肠癌也较为普遍。因此,尽管各地饮食习惯存在差异,但通过合理调整饮食,增加五谷杂粮、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控制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量,可以有效预防结直肠癌。同时,改善生活习惯,如减少久坐、增加运动、控制体重,也能降低患病风险。
2.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由于多数人对疾病不够重视,导致发现时往往已到晚期,这对患者家庭、生活和工作影响巨大,并引发不良心理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至关重要。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治疗,可显著提高治愈率。
现实中,许多人因各种原因忽视肿瘤标志物检查,导致疾病发现延迟。临床经验表明,多数结直肠癌由腺瘤病变发展而来,且为慢性疾病,难以早期发现。因此,有家族病史者应定期进行肠镜检查,无家族病史者也应注意身体状况,及时就诊,合理预防。
3.坚持科学抗癌
对于结直肠癌的第三级预防,关键措施在于积极配合治疗,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治疗方式。规范化治疗、营养搭配、心理引导及康复工作均需高度重视,以全面保障患者的健康。近年来,三级预防模式显著降低了发病率,初期患者能够更快接受治疗,而晚期患者则着重提升生活品质,延长生存期。在具体操作中,患者应充分了解治疗方案,并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确保每一步治疗都符合个体情况。在营养搭配方面,需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营养需求,制订个性化的饮食计划,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心理引导同样不容忽视,通过心理咨询、支持小组等途径,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康复工作则包括物理治疗、职业训练等多个方面,旨在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重新融入社会。
结语 资料显示,每年全球约有150万结直肠癌新发病例,其中75万人因此死亡。无论从发病率还是死亡率来看,结直肠癌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隐患。随着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结直肠癌死亡率不断上升,而预防结直肠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认识疾病开始,逐步落实各项预防措施。通过病因预防减少发病风险,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治愈率,再通过科学抗癌巩固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为预防结直肠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