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体检人员来说:“心电图检查没什么用,我不做了!”到底心电图检查有没有用呢?心电图到底是检查什么的呢?
事实上,心电图是最常见的心内科的检查手段之一,虽然操作方便,简单廉价,但它真的非常有用。下面我们来具体聊一聊心电图检查的那些事。
心电图的定义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检查广泛应用于临床,是一种用来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图形。它通过将心脏电信号转化为图形,反映心脏的节律、传导和收缩等情况,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脏功能是否正常。心电图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通常通过将电极贴在患者的胸部、手臂和腿部上,将心脏电信号传导到心电图仪器上进行记录和分析。心电图可以检测心脏节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损伤和心肌肥厚等心脏疾病,并且在临床诊断、治疗和监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心电图检查的原理
体表心电图是心房肌细胞和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在体表的反应。体表心电图是心肌动作电位图的体现。心脏电激动起源于窦房结,沿特化的传导系统下传,引起心房和心室兴奋和机械性收缩,在心电图上表现为心房肌兴奋产生窦性p波,心室兴奋产生QRS波群,随着心室肌细胞的复极,产生T波,就形成了心电图的基本波形。一般我们常规做的是12导心电图,通过各个导联的波形变化、波形的形态、波形的时间,来判断是否为异常心电图,比如:ST段的弓背向上抬高,提示心肌梗死,T波的倒置提示心肌缺血。QRS波形的形态来判断是否为心律失为心脏疾病诊断,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重要线索。
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
心电图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评估心脏节律和传导:心电图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心脏的节律和传导情况,包括心房和心室的节律、心室传导阻滞等。这对于诊断心律失常和判断心脏传导系统的功能异常非常重要。
诊断心脏缺血和心肌损伤:心电图可以提供心肌供血不足和心肌损伤的线索。例如,ST段抬高可以提示心肌缺血,ST段压低可以提示心肌损伤。这对于诊断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非常有帮助。
监测药物治疗效果:心电图可以用于监测心脏病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效果。例如,对于心律失常患者,可以通过心电图观察药物对心律的影响,从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心电图检查的注意事项
检查前的准备:在进行心电图检查之前,应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和用药情况,包括是否有心脏疾病、心律失常、高血压等,以及正在使用的药物,特别是心脏相关的药物。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解读心电图结果。
咖啡因和刺激性药物(如可卡因、麻黄素等)可能会影响心脏的电活动,因此在心电图检查前,应避免摄入咖啡因和刺激性药物,以免影响检查结果。除此之外,穿着适当的服装以方便操作。最后,遵循医生的指示和要求,按照医生的安排进行心电图检查。
检查时的注意事项:心电图检查受运动、情绪等因素的影响,故在进行心电图检查前需静坐片刻,待心跳平静后再进行检查。心电图检查时需放松肌肉,保持静止,平静呼吸,不要说话,避免人体活动或电线晃动对波形造成干扰。对于因某些原因身体抖动不能克制的病人,可由家属压住手脚,尽可能保持病人身体为静止状态。
此外,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应注意正常的呼吸,避免深呼吸或过度呼吸,以免影响心率和心电图结果的准确性,如果在心电图检查期间出现任何不适或症状,如胸闷、心悸等,应及时告知医生或技术人员,以便他们进行记录和评估。
检查后的处理:在完成心电图检查后,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根据医生的建议,继续进行治疗或随访。如果已经被诊断为心脏问题并在进行药物治疗,应继续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药物治疗,不要自行停药或更改药物剂量,除非得到医生的指导。
需要注意的是,心电图检查是一种静态的记录,只能反映心脏活动在某个时间点的情况。有时,需要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即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持续记录,以更全面地了解心脏的功能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