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说过的话转头就忘”“钥匙明明拿在手里却满屋子找”“出门买菜却忘了回家的路”……这些场景是否让你联想到身边的老人?许多人将记忆力下降归结为“年纪大了”“老糊涂了”,却不知这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早期信号。本文将通过解析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症状、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帮助您及早识别、科学应对。
一、阿尔茨海默病≠健忘,这些症状需警惕
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症状往往隐匿且容易被忽视,但与普通健忘有本质区别:
1.近期记忆丧失,远期记忆相对保留
表现:患者可能忘记刚刚发生的对话、刚吃过的饭菜,但对几十年前的事却记忆犹新。
对比:普通人健忘可能通过提醒回忆,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即使反复提醒也无法想起。
2.重复提问或行为
表现:同一问题反复询问,或重复做同一件事(如反复整理衣物)。
机制:大脑海马体(负责记忆存储)受损,导致信息无法正确编码和检索。
3.语言表达困难
表现:说话时突然卡壳,找不到合适的词汇(如用“那个东西”代替“手表”),或频繁出现语序混乱。
案例:一位退休教师原本能言善辩,却逐渐变得沉默寡言,家人误以为“性格变了”,实则是语言中枢退化。
4.时间和空间定向障碍
表现:分不清白天黑夜,忘记季节变化,或在家附近迷路。
警示:若老人独自外出后无法找到回家的路,需立即就医。
5.判断力下降
表现:轻信陌生人推销保健品,或冬天穿短袖出门、夏天裹棉被。
风险:易导致财产损失或危及生命安全。
6.情绪和行为改变
表现:原本温和的人变得易怒、多疑,或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
误区:家属常误以为“性格古怪”,实则是大脑病变导致情绪调节失控。
二、阿尔茨海默病的5大危险因素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但以下因素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1.年龄。65岁以上人群每增加5岁,患病率翻倍;85岁以上人群中,约1/3患有阿尔茨海默病。
2.遗传因素。若直系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患病,本人风险增加3—5倍。
3.慢性疾病。高血压:中年期高血压可使晚年痴呆风险增加60%。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会加速大脑神经元损伤。高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与β-淀粉样蛋白沉积相关。
4.不健康生活方式。缺乏运动:久坐不动者大脑萎缩速度更快。吸烟酗酒:吸烟者患病风险增加45%,过量饮酒会导致维生素B1缺乏,损害大脑。睡眠不足:深度睡眠阶段是大脑“排毒”的关键期,长期失眠可能加速β-淀粉样蛋白沉积。
5.社交与认知刺激不足。长期独居、缺乏社交活动或兴趣爱好者,大脑退化风险更高。
三、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筛查与诊断
若出现上述症状,建议通过以下方式确诊:
1.神经心理学评估。通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等量表评估记忆力、注意力、语言能力等。
2.影像学检查。头颅MRI:观察海马体萎缩程度。PET-CT:检测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或tau蛋白沉积(费用较高,多用于临床研究)。
3.生物标志物检测。腰椎穿刺检测脑脊液中β-淀粉样蛋白、tau蛋白水平(有创检查,需严格评估适应症)。
4.基因检测。仅适用于有明确家族史者,普通人群无需常规筛查。
四、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从年轻时开始
尽管阿尔茨海默病无法根治,但通过以下措施可降低风险或延缓发病:
1.控制慢性病。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遵医嘱服药。
2.健康饮食。地中海饮食:多摄入橄榄油、鱼类、坚果、全谷物、蔬菜,少红肉、甜食。补充维生素: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D缺乏与认知功能下降相关。
3.坚持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75分钟高强度运动(如跑步)。手指操:活动手指可刺激大脑皮层,延缓认知衰退。
4.保持社交与学习。参加老年大学、社区活动,或学习新技能(如外语、乐器),保持大脑活跃。
5.充足睡眠。每天保证7—8小时高质量睡眠,避免熬夜。
6.保护头部。避免头部外伤,骑车、运动时佩戴头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