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心肺复苏怎么做

发布时间:2025-03-10 阅读:149次 作者:张学斌
单位及职务:涉县中医院

   在生活的舞台上,意外可能随时悄然登场,心脏骤停这一“隐形杀手”更是防不胜防。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心脏骤停而失去生命的人数超过54万,平均每分钟就有1人因此倒下。而在这场与死神的赛跑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黄金4分钟”——从心脏骤停发生到实施心肺复苏术(CPR)的这短短4分钟,是决定患者生死存亡的关键窗口期。实际上,这项看似专业、高深的急救技能,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练习,每个人都能轻松掌握。

   4分钟是抢救黄金时间

   心脏骤停发生后,大脑将在4—6分钟内因缺氧遭受不可逆损伤。2024年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中,17岁选手张志杰因未及时获得CPR救治,送医后不幸离世;而2021年欧洲杯赛场上,丹麦球员埃里克森在倒地1分36秒后接受CPR,13分钟后恢复意识并重返赛场。两起案例形成鲜明对比,印证了“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准则。

   医学研究显示,在心脏骤停后1分钟内实施CPR,患者存活率可达90%;4分钟内实施,存活率约50%;超过10分钟,存活率不足5%。这4分钟不仅是抢救的黄金期,更是普通人通过培训即可掌握的“救命窗口”。

   CPR操作三步法

   CPR的核心流程可简化为“三步一循环”:判断—按压—通气,循环进行直至专业救援抵达。

   第一步:环境评估与初步判断。

   确保安全:将患者转移至平坦硬质地面,远离火源、漏电等危险区域。

   意识检查:轻拍患者双肩并大声呼喊,观察是否有反应。

   呼吸判断:用“看、听、感觉”法检查呼吸,若10秒内无胸廓起伏或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立即启动急救。

   第二步:高质量胸外按压。

   按压位置:两乳头连线中点,即胸骨中下段。

   按压手法:双手交叠,掌根紧贴胸壁,肩肘腕垂直发力,保持按压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

   关键细节:每次按压后胸廓需完全回弹,避免“半程按压”;减少按压中断,中断时间不超过10秒;非专业人员可忽略脉搏检查,直接开始按压。

   第三步:人工通气与循环。

   开放气道:采用仰头举颏法,清除口腔异物后保持头后仰。

   人工呼吸:捏住患者鼻孔,口对口吹气1秒,观察胸廓起伏,每次吹气量约500-600毫升。

   按压通气比:成人按30∶2循环进行,即30次按压后2次通气;儿童可调整为15∶2。

   对特殊场景可进行如下处理。

   溺水急救:先进行5个周期CPR(约2分钟)再拨打急救电话。

   AED使用:若现场有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立即按语音提示操作,配合CPR进行电除颤。

   常见误区与应对指南

   1.按压过深或过浅

   正确深度:成人5-6厘米,儿童约5厘米,婴儿约4厘米。

   避免肋骨骨折:按压时手指需抬起,避免接触胸壁。

   2.人工呼吸恐惧

   可使用呼吸膜或纱布覆盖患者口部,减少心理障碍。

   若无法完成人工呼吸,单纯胸外按压仍可提高存活率。

   3.急救中断

   多人协作时,每2分钟轮换按压者,避免疲劳。

   单人操作时,可先拨打急救电话再开始CPR,或边按压边呼救。

   全民普及心肺复苏

   我国心肺复苏普及率不足1%,而发达国家达30%—50%。提升急救意识需多方合力。

   1.个人学习:通过社区培训、线上课程掌握CPR技能,获取急救证书。

   2.公共配置:推动机场、车站、学校等场所配备AED,并标注清晰位置。

   3.法律保障:我国《民法典》明确“善意救助者责任豁免”,消除施救者后顾之忧。

   结语  CPR不仅是医学技术,更是对生命的敬畏与担当。每一次按压、每一次吹气,都可能为患者点燃生的希望。正如丹麦球员埃里克森的案例所示,黄金4分钟内的正确施救,足以改写命运轨迹。从今天开始,学习CPR,让“旁观者”成为“守护者”,让生命因你的行动而延续。

涉县中医院 张学斌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心肺复苏怎么做》,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5年03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