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这种看似普通的人体排泄物,实则是健康的“晴雨表”。一张小小的尿常规化验单,隐藏着肾脏、代谢、感染等多系统的健康密码。当我们看到报告上的“+”“-”符号时,它们究竟在诉说什么?今天就来解码尿液中的健康信号。
一、尿常规:微观世界的健康侦察兵
尿常规是基础医学检测,仅需几毫升尿液,通过物理检查(颜色、透明度)、化学分析(pH值、蛋白、葡萄糖等)和显微镜检查(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等),捕捉早期健康隐患。它如同“全科侦探”,从尿液成分变化中发现体内异常。
二、关键指标:尿液中的异常“密码”
1.红细胞(潜血):警惕出血信号
正常:镜检红细胞≤3个/高倍视野,潜血阴性。
异常提示:
泌尿疾病:肾炎(变形红细胞)、肾结石(肉眼血尿)、尿路感染、膀胱癌等。
全身疾病:凝血障碍(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其他:运动后或女性经期污染可能假阳性。
案例:男性尿潜血++,经红细胞形态分析确诊IgA肾病,及时干预避免肾衰。
2.白细胞:尿路感染“警报器”
正常:镜检白细胞≤5个/高倍视野,阴性。
异常提示:
尿路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伴尿频尿急,尿液可见“白细胞军团”。
妇科污染:女性需复查中段尿排除干扰。
肾脏疾病:肾盂肾炎、肾结核可致尿液浑浊伴脓液。
提示:白细胞+细菌计数>10?CFU/mL,需结合症状用抗生素。
3.蛋白质:肾脏损伤“信号灯”
正常:尿蛋白阴性,24小时定量<150mg。
异常类型:
生理性:运动、高温等诱因去除后消失。
病理性:
肾小球损伤(肾炎、糖尿病肾病):泡沫尿(细密不易散)。
肾小管损伤(药物中毒):小分子蛋白增多。
溢出性(骨髓瘤):尿中出现本-周蛋白。
重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需定期查尿微量白蛋白,监测肾损伤。
4.葡萄糖:代谢异常“风向标”
正常:尿糖阴性,血糖正常时无葡萄糖。
异常意义:
糖尿病:血糖>10mmol/L时尿糖阳性,伴“三多一少”症状。
肾性糖尿:肾小管病变致血糖正常但尿糖+。
妊娠/输液后:可能暂时性阳性,需结合血糖判断。
5.酮体:代谢紊乱“警示旗”
正常:阴性。
异常提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液烂苹果味,需紧急处理。
饥饿性酮症:长期禁食、妊娠剧吐时弱阳性,诱因解除可恢复。
6.其他指标:细节中的健康线索
尿胆红素/尿胆原:升高提示肝炎、胆结石(胆红素+)或溶血性贫血(尿胆原+)。
尿比重:脱水时>1.030,尿崩症<1.005,反映肾脏浓缩功能。
管型:红细胞管型提示肾炎,白细胞管型见于肾盂肾炎,蜡样管型警惕肾衰。
三、哪些人需定期查尿常规?
1.健康人群:每年1次,基础筛查。
2.慢性病患者:糖尿病、高血压、痛风每3—6个月1次,监测肾脏。
3.特殊人群:
孕妇:孕中晚期防尿路感染或蛋白尿。
反复尿路感染:排查尿路畸形、结石。
肾病家族史者:早查遗传性肾脏疾病。
四、留尿“正确姿势”:确保结果准确
最佳时间:晨尿(浓缩度高,异常易检出)。
留尿方法:
清洁外阴:女性避白带,男性翻包皮清洁。
中段尿:弃前1/3,留取中间10—20mL,减少污染。
标本保存:1小时内送检,夏季冷藏不超2小时。
五、报告解读:理性对待“+”与“-”
单指标异常:如单纯潜血±,无红细胞,可能污染,需复查。
多指标异常:蛋白+、红细胞++、白细胞+,需结合症状(水肿、腰痛)查肾功能、B超。
动态对比:持续升高或新异常(如尿糖+),警惕新发疾病。
结语 尿常规虽简单,却如同健康的“前哨”,能在症状出现前数年预警潜在疾病。当尿液颜色突然变深、出现泡沫或异味时,或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学会读懂尿常规报告,不是为了成为医学专家,而是学会关注自身身体的细微变化,让尿液中的“健康密码”成为守护生命的第一道防线。毕竟,在健康面前,每一个“不起眼”的指标,都值得被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