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呼吸越来越费力,或是慢阻肺作怪

发布时间:2025-03-10 阅读:129次 作者:陈亮
单位及职务:成都市龙泉驿区中医医院

   随着年龄增长,加上长期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许多人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和咳痰等症状,这些信号可能指向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COPD)。慢阻肺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肺部疾病,严重时会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本文将围绕慢阻肺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措施进行系统阐述,帮助公众正确认识和预防这一疾病。

   一、慢阻肺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环境与吸烟因素

   慢阻肺的发生与长期暴露于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密切相关,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吸烟。烟草烟雾中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和多环芳烃等,这些物质会刺激气道黏膜,引发慢性炎症,损伤肺组织。长期吸烟会导致气道上皮细胞的结构破坏,纤毛功能下降,黏液分泌增加,造成气道堵塞。此外,职业暴露如矿尘、煤尘和化学气体也能对肺部造成持续性损伤。室内使用生物质燃料、室外空气污染等环境因素同样加重肺部负担,增加慢阻肺的风险。

   2.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慢阻肺的发病机制中也具有重要作用。α1-抗胰蛋白酶(AAT)缺乏症是一种典型的遗传疾病,患者因体内缺乏这种蛋白酶抑制剂,导致蛋白酶活性失控,过度分解肺泡壁蛋白,造成肺泡结构破坏和气肿形成。虽然AAT缺乏症在慢阻肺患者中较为少见,但它揭示了遗传易感性在疾病发展中的潜在影响。此外,个体对吸烟及环境刺激的反应差异,也与遗传背景相关,某些基因多态性可能使患者更易产生炎症反应和肺组织损伤。

   3.炎症反应与气道重塑

   慢阻肺的核心病理变化是气道及肺组织的慢性炎症反应。吸入的有害物质激活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等,导致气道黏膜反复损伤。持续炎症促使气道壁纤维化、平滑肌增生和黏液腺肥大,形成气道重塑,导致气道狭窄和弹性减退。同时,肺泡壁被破坏,出现肺气肿,气体交换功能下降,进而引起气流受限和呼吸困难。

   二、慢阻肺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1.主要症状

   慢阻肺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呼吸困难,这种呼吸困难通常随着疾病进展逐渐加重,尤其在体力活动或爬楼时更加明显。呼吸困难的出现是因为气道阻塞和肺泡结构破坏,导致肺部通气功能下降。除此之外,患者常有慢性咳嗽,尤其在早晨咳嗽较重,这与夜间黏液积聚有关。咳痰多为白色黏液痰,痰量可随病情波动而增多。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喘息,尤其在受感染或气道炎症加重时,且容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加重症状。

   2.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

   体格检查时,慢阻肺患者往往表现出胸廓扩大,因肺气肿导致肺容积增大,胸壁呈桶状。听诊时,呼吸音减弱,甚至听到干啰音或哮鸣音。长期缺氧的患者可能出现杵状指,即指端骨骼增厚变形。辅助检查中,肺功能检测是确诊慢阻肺的重要依据。典型表现为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显著下降,且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改善不明显,反映气道阻塞的不可逆性。这一检查帮助医生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

   3.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和平扫CT是评估慢阻肺肺部结构变化的常用手段。X线片上可见肺纹理稀疏,肺野透亮度增高,胸廓前后径增大,显示肺气肿的典型特征。CT扫描能更清晰地显示肺泡壁破坏、肺气肿范围及程度,有助于区分不同类型的肺损伤。此外,影像学检查还能排除肺结核、肺癌等其他疾病,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并为临床治疗和疾病分期提供重要依据。

   结语  慢阻肺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慢性肺部疾病,主要由长期吸入有害气体、吸烟和遗传因素引发。其病理基础是气道慢性炎症和结构重塑,导致气流受限和肺功能逐渐下降。患者常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和咳痰,诊断依赖肺功能检测和影像学检查。尽早识别和干预,戒烟,并避免有害环境暴露是防治慢阻肺的关键。通过规范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能有效缓解慢阻肺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成都市龙泉驿区中医医院 陈亮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呼吸越来越费力,或是慢阻肺作怪》,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5年03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