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中西医结合为脑瘫患儿创造新希望

发布时间:2025-03-10 阅读:110次 作者:刘鸿宇
单位及职务:普宁市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

脑瘫,即脑性瘫痪,一个足以让孩子甚至整个家庭蒙上浓重阴霾的儿童时期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上,康复治疗是目前儿童脑瘫的主要干预方法,而中西医结合治疗正以其“并驾齐驱”的实力,为广大脑瘫患儿的康复创造着新的希望,助力生命重新起航。那么究竟什么是脑瘫?中西医结合又是怎样构建康复治疗路径的呢?

一、什么是脑瘫?

1.定义

脑瘫是一种因胎儿或婴幼儿期大脑发育异常或损伤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多合并广泛性发育障碍,包括运动、智力、认知、语言、知觉等,对生活质量及生存预后造成严重威胁。

2.特点

(1)非进行性但终身存在:脑损伤不会持续恶化,但肌肉挛缩、骨骼变形等继发问题可能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2)康复治疗难度大、周期长:因神经损伤不可逆、多系统受累、继发症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困难,且需终身管理。(3)强调早期干预:婴幼儿期(尤其是0—3岁)是大脑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尽早干预可以最大化的激活功能代偿,减少继发性障碍(如关节挛缩、姿势异常),提高未来的生活能力。

二、儿童脑瘫:中医特色疗法与现代康复的“并驾齐驱”

1.中医特色疗法

(1)中药方剂。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儿童脑瘫可分为肝肾不足型、脾肾两虚型、肝风内动型、痰瘀阻络型、气血两虚型。在治疗上则施以对症之方剂:如肝肾不足型脑瘫可服用六味地黄丸,以补肾益气、强筋壮骨;脾肾两虚型脑瘫可服用补中益气汤,以健脾益气、补肾强筋;肝风内动型脑瘫可服用天麻钩藤饮,以平肝息风、舒筋活络;痰瘀阻络型脑瘫可服用通窍活血汤,以化痰通络,活血化瘀;气血两虚型脑瘫可服用八珍汤,以补气养血、通经活络。

(2)针刺。中医认为,脑瘫与“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相关。而针刺基于中医“循经取穴”“腧穴传导”理论,通过对特定穴位的刺激激发经气运行,改善气血对脑部和肢体的濡养,从而缓解肌张力异常,改善运动功能。如针刺百会、四神聪:直接关联“元神之府”(脑),促进脑功能代偿;针刺环跳、足三里:疏通下肢经络,改善运动控制;针刺大椎、命门:督脉“入络脑”,刺激可增强中枢调控。

(3)推拿。中医推拿通过特定手法刺激经络、肌肉和神经,可帮助脑瘫患儿调节肌张力,增强肌肉协调性,提高完成精细动作的能力,并通过肢体被动活动维持关节灵活性,预防肌肉萎缩。如揉法:用掌根或拇指轻柔旋转按揉肌肉(如小腿三头肌),可放松肌肉;拿法: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捏拿肌肉(如肱二头肌),可降低肌张力,缓解肌肉僵硬。

2.现代康复疗法

(1)康复训练。《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强调,运动疗法、作业疗法、 感觉统合训练等可改善脑瘫儿童的运动功能。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运动训练,利用各种训练方法帮助患儿纠正不能控制的自主运动和异常姿势,克服运动障碍,促进正常运动功能的发育。主要包括姿势矫正训练、肌力训练、肌张力训练、肢体和躯干训练、平衡训练、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核心力量训练、障碍训练等。

(2)物理治疗。物理疗法是儿童脑瘫现代康复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水疗,如水中步行、踢腿训练;电刺激疗法,如功能性电刺激,神经肌肉电刺激等;矫形器应用,如踝足矫形器、髋外展矫形器等。通过多种物理因子的作用,改善脑瘫儿童综合功能。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脑瘫的优势

1.协同增效

在儿童脑瘫康复中,中医从“脏腑功能”的调节着手,西医则从“肢体功能”的训练出发,两者结合,协同增效,助力患儿康复效果的提高。

2.优势互补

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调理,西医治疗注重局部改善,两者结合,优势互补,可全面提高脑瘫患儿的康复效果。

   结语  康复治疗是脑瘫患儿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能力的关键。而在康复治疗中,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实现“协同增效、优势互补”的效果,从而提高脑瘫儿童的康复质量。

普宁市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 刘鸿宇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中西医结合为脑瘫患儿创造新希望》,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5年03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