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病,对人体健康有着比较大的危害,一旦出现脑梗死的情况,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实际上,改变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脑梗死的风险。
什么是脑梗死?
脑梗死又被称作为缺血性脑卒中,指的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者是软化。导致脑梗死最常见的因素是大动脉粥样化和高血压。一旦出现脑梗死,患者会出现口齿不清、头晕目眩、手脚麻木等不良症状。如果患者被确诊脑梗死,几乎是不能被完全治愈的,只能尽早进行康复锻炼,恢复一部分身体功能。
如何预防脑梗死
如果做到了以下几点,可以大幅减少脑梗死发生的风险。
健康饮食: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以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为主,控制住饮食中的总热量,少吃或者是不吃肥肉、奶油、蛋黄、动物内脏以及过多的甜食,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蔬菜以及含碘的食物。在饮食上降低食盐的摄入量,尽量不要吃一些腌制食物。还需要注意自身的饮食方式,饮食要有规律,不要暴饮暴食或者是长期处于过于饥饿的状态中。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保持充足的饮水,可以在清晨多喝一些淡茶水或者是温开水,但是如果有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每日所需饮水量需要根据医嘱进行合理控制。此外,长期过量饮酒会导致血管受损,容易提高脑梗死的风险,所以在日常饮食中需要尽量避免饮酒,少喝一些咖啡、浓茶等饮品。
适度运动:为了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可以根据自身的耐受程度合理地制定运动计划,在进行运动的时候可以以有氧运动为主,增加脂肪的消化,减少胆固醇的堆积,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但是注意身体状态比较差的患者尽量不要选择高强度的剧烈运动,比如登山、快跑等,运动强度需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可以选择一些散步、慢跑、瑜伽等运动,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需要循序渐进,不要一开始就进行强度比较高的运动。
规律作息: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下人们的生活压力都很大,尤其是现在很多人都通宵熬夜或者是作息时间不规律,熬夜对身体伤害是比较大的,休息不好会很容易造成血压波动,所以想要降低脑梗死的发生就一定要改变自身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作息。
避免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导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管痉挛等情况,加快动脉硬化的速度,还会导致血管受损,不管是主动吸烟还是被迫吸二手烟,都会增加脑梗死的风险,所以吸烟的人群尽量戒烟,不吸烟的人群要避免吸入二手烟。
药物预防:心房颤动心律失常的患者首先需要进行抗凝治疗,根据医生的医嘱使用华法林或者是新型抗凝药物,并且定期监测凝血项、血常规等,避免出血。如果是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存在脑梗死危险因素的患者,需要在医嘱下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以及他汀类降血脂、稳定动脉硬化的药物,并且积极治疗原发病。
控制情绪:情绪波动比较大的情况下血压就会升高,身体中存在斑块之类的就容易出现斑块破裂,造成心梗、脑梗死。所以在生活中需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及时控制自身的情绪,不要长期处于暴躁、烦闷、抑郁的心理状态中,在产生不良情绪的时候可以多听听音乐或者是看书,缓解自身压抑的情绪。
定期体检:脑梗死属于一种突发疾病,所以脑梗死患者一定要按时、及时进行体检,通过及时体检能够及时明确身体中出现的问题或者是异常的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此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密切监测血压、血脂、血糖,同时改变自身的饮食习惯,降低脑梗死的风险。
结语 脑梗死是一种危险性很高的疾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重视对脑梗死的预防,无论是改变哪种生活方式,都需要长期进行坚持,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有坚持才能达到预防脑梗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