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坏死性筋膜炎,可能很多人并不了解,这是医学领域非常罕见的一种极严重的软组织感染性疾病,病情进展速度快,危险性大。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坏死性筋膜炎的表现、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什么病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少见的突发性、致死性软组织感染性疾病,具有病死率高的特点。它是指细菌入侵皮下组织及筋膜导致软组织感染,最终引起皮下组织和筋膜坏死。坏死性筋膜炎常为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如大肠埃希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坏死性筋膜炎有何表现
坏死性筋膜炎起病急,早期局部症状不明显,未能引起重视,24小时内便可波及整个肢体。该病的局部症状如下。
片状红肿与疼痛。早期出现皮肤红肿,呈现出紫红色片状,边界不清晰,疼痛明显。
疼痛缓解,患部麻木。受到炎性物质的刺激和病菌侵袭,早期感染局部常伴有剧烈疼痛,但是当病灶部位的感觉神经遭到破坏后,剧烈疼痛通常由麻木或麻痹替代。
血性水疱。因为营养血管被破坏,血管堵塞,皮肤的颜色呈现出逐渐发紫发黑的现象,可见含有血性液体的水疱。
血性渗液。皮下脂肪及筋膜水肿、渗液发黏、混浊、发黑,最终出现液化坏死,渗出液多为血性浆液性液体,奇臭无比。
需要注意的是,坏死性筋膜炎患者患病早期,局部感染症状较轻,患者便有严重的全身性中毒症状,如低血压、高热、畏寒、贫血、黄疸、意识障碍、脱水等。若未能及时治疗,可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毒性休克等严重后果,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坏死性筋膜炎的治疗方法
坏死性筋膜炎高发人群为:外伤或者手术后的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免疫力低下人群,如艾滋病、糖尿病等患者。
坏死性筋膜炎属于外科危急重症,一旦确诊需尽早治疗,主要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抗生素治疗。坏死性筋膜炎通常由多种细菌混合感染所致,全身中毒症状出现比较早,病情严重的情况下建议联合足量使用抗生素治疗。
清创引流。病变组织和周围伴有广泛的血管血栓,药物治疗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积极、大剂量抗生素治疗持续1—3天并无明显效果的情况下需立即手术,而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彻底清创和充分引流。其中手术清创引流的常用方法有:1.清除坏死组织,清洗创面,游离植皮,将创面覆盖,这一方法可防止创面大量血清渗出,有助于维持术后体液与电解质平衡状态。2.清除坏死的筋膜及脂肪组织,用3%双氧水及甲硝唑溶液或者0.5%—1.5%高锰酸钾溶液等对伤口进行彻底冲洗,形成不利于厌氧菌生长的环境,再用浸有抗生素药液的纱条进行湿敷,每隔4—6小时换药1次,换药时注意观察皮肤、皮下组织与深筋膜的分离状况,判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扩大引流。2.,皮肤缺损范围较大、无法自愈的情况下,等到炎症消退后考虑择期植皮手术。
支持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现象,对于贫血及低蛋白血症患者,可以输注新鲜血、白蛋白或者血浆,采取鼻饲或者静脉高营养等方式,保证患者每日热量摄入充足。
并发症防治。坏死性筋膜炎治疗全过程需注意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各项检查,包括电解质、尿量、脉搏、血压、血气分析、凝血机制、血细胞比容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积极防治心、肾功能衰竭,预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坏死性筋膜炎常见问答
1.坏死性筋膜炎是否具有传染性?答:无传染性。
2.坏死性筋膜炎是否常见?答:坏死性筋膜炎在临床并不常见,属于罕见疾病,全球发病率约为每年4/10万,黑人、西班牙裔及印第安人发病率较高,亚洲人发病率较低,病死率约为16.9%—20%。
3.坏死性筋膜炎是否可治愈?答:可治愈。早期采取积极彻底的清创、切除坏死组织及使用足量广谱抗生素等措施积极治疗,大部分患者预后较好,若未能及时治疗干预,病情持续恶化最终可导致患者死亡。
4.坏死性筋膜炎是否会遗传?答:不会遗传。
5.坏死性筋膜炎是否在医保范围内?答:在医保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