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的张先生近期频感头晕,体检结果显示其“总胆固醇高达6.8mmol/L”及“低密度脂蛋白4.5mmol/L”,这让他对查出的血脂异常感到不解:明明没有明显症状,为何医生却将其比作“心脑血管的定时炸弹”?针对这一疑惑,让我们一同揭开高脂血症这一“隐形杀手”的神秘面纱。
一、血管里的“交通堵塞”:认识高脂血症
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类物质如同城市交通中的车辆,需要保持动态平衡。当总胆固醇≥5.2mmol/L、低密度脂蛋白≥3.4mmol/L、甘油三酯≥1.7mmol/L时,意味着血管系统进入“早高峰”状态。高脂血症,则是指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的一种代谢性疾病。高脂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临床数据显示,我国35岁以上的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达34.7%,但知晓率不足30%。
二、高脂血症分为四类
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LDL-C)超标。
高甘油三酯血症:甘油三酯(TG)>2.3mmol/L。
混合型高脂血症:以上两者兼有。
乳糜微粒血症:TG>10mmol/L的急症状态。
三、沉默的血管侵蚀者:5大致命危害
1.动脉粥样硬化加速器
长期高脂血症会导致血管壁脂肪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壁变厚、变硬,血管腔狭窄,影响血液流通。北京安贞医院研究发现,LDL-C每降低1mmol/L,冠心病风险下降22%。
2.急性胰腺炎触发器
甘油三酯>5.6mmol/L时,胰腺毛细血管被脂肪颗粒堵塞的风险将增加8倍。
3.脑卒中助推器
高脂血症可导致脑部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脑缺血、脑梗死。其中,颈动脉斑块导致的血栓脱落,占缺血性脑卒中病因的30%。
4.脂肪肝催化剂
高脂血症使肝脏脂肪代谢紊乱,导致脂肪在肝脏内大量沉积,形成脂肪肝。肝脏脂质代谢超载,容易引发炎症反应,25%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伴有严重的血脂异常。
5.认知功能损害者
《柳叶刀》研究证实,中年期患有高胆固醇血症,可使老年痴呆的发病风险提升27%。
四、高脂血症的预防与治疗
总的来说,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保持心理平衡。
饮食:建议采取低脂、低糖、低盐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摄入。
运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的运动,每次30分钟以上,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血脂水平选用合适的降脂药物。常用降脂药物有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等。
定期检查:高脂血症患者应定期检查血脂、血糖、血压等指标,了解病情进展,调整治疗方案。
五、高脂血症的误区
误区1:高脂血症是胖子的专属疾病。
正解:事实上,瘦子也可能患有高脂血症。
误区2:血脂正常就不需要服用降脂药物。
正解:对于已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即使血脂正常,仍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脂药物。
误区3:降脂药物有副作用,能不吃就不吃。
正解:事实上,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降脂药物,其副作用可控。与高脂血症带来的危害相比,降脂药物的副作用微不足道。
结语 高脂血症的管理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张先生通过3个月的生活方式调整,配合低剂量他汀治疗,成功地将LDL-C控制在2.6mmol/L以内,其血管内皮功能已开始修复。
记住:今天的血脂数值,决定着十年后的生命质量。从下一次体检开始,让我们用科学认知武装自己,守护血管的清澈长河。总之,高脂血症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我们要做自己健康的首席指挥官,提高警惕,关注血脂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高脂血症这一“健康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