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静脉输液相当于一次小型“手术”

发布时间:2025-02-13 阅读:40次 作者:刘丹
单位及职务:河北省承德市西官营乡卫生院

   静脉输液,俗称“打点滴”,无论是补充营养、治疗疾病,还是纠正体内电解质紊乱,静脉输液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对于这一看似简单的医疗操作,你真的了解多少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揭开静脉输液的神秘面纱。

   1.什么是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是指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将大剂量(一般≥100ml)的注射液输入体内的过程。这种给药途径具有药物起效快、用药剂量准确、可控等优势,是临床药物治疗中常用的方法。

   2.静脉输液的种类

   根据用途和成分的不同,静脉输液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电解质输液:主要用于补充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纠正酸碱平衡紊乱。比如,我们常见的氯化钠注射液就属于这一类。

   营养输液:用于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葡萄糖注射液(补充热量)、氨基酸输液(补充蛋白质)和脂肪乳剂输液(补充脂肪酸)等。

   胶体输液:这类输液具有增加血容量和维持血压的效果,常用的有右旋糖酐和淀粉衍生物等。

   含药输液:直接在输液中加入治疗药物,如氧氟沙星葡萄糖输液,既补充了能量,又发挥了治疗作用。

   3.静脉输液的操作步骤

   静脉输液看似简单,其实背后有一套严格的操作流程。

   准备工作:护士在输液前会仔细核对患者的信息,确保输液对象正确。同时,准备好所需的输液器具,如输液瓶、输液管、注射器、消毒用品等,并检查输液液体的质量和有效期。

   选择静脉:选择合适的静脉进行穿刺是关键。通常,会选择较为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如手背静脉和前臂静脉。对于长期输液的患者,可能会选择更为隐蔽的静脉。

   消毒穿刺:对穿刺部位进行严格消毒,一般使用碘伏等消毒剂,消毒范围要足够大。消毒后,护士会进行静脉穿刺,将输液针准确地刺入静脉内。

   固定输液针: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输液针,防止其移位或脱出。可以使用胶布、输液贴等进行固定,确保患者在活动时不会拉扯到输液针。

   调节滴速: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药物性质等因素,调节合适的输液滴速。一般成人每分钟40-60滴,儿童和老年人滴速要适当减慢。

   4.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

   静脉输液是侵入性操作,相当于一个小型“手术”。输液过程中需要刺破血管,向其中输入本不属于人体的药物,药物、设备、环境、操作的无菌程度都会影响输液安全,因此有一些需要严格注意的事项。

   不能随意活动:在输液过程中,患者要保持患侧肢体不要随意活动,以免针头脱离静脉组织,导致局部出血或肿胀。

   控制输液速度:输液速度不能过快,以免对静脉的血管造成明显的冲刷,诱发局部疼痛。同时,过快的输液速度还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衰或肺水肿等不良反应。

   观察输液反应:在输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发热、寒战、皮疹等过敏反应,或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处理。

   防止空气栓塞:在输液过程中,要多观察药品是否即将输完。当药液即将输完时,要及时呼唤医生更换或拔针,防止空气进入血管当中,诱发空气栓塞。

   无菌操作:整个输液过程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护士在输液前会使用酒精对扎针的部位进行消毒处理,输液后还要使用无菌棉球对局部进行按压,防止扎针部位持续性出血。

   5.滥用静脉输液的风险

   虽然静脉输液具有诸多优点,但滥用静脉输液也会带来一些风险。

   药物间相互作用:同一静脉通道输注多种药物时,可能出现药物间的配伍禁忌,导致治疗失败或发生不良反应。

   加重心脏负担:对于心脏功能不好的患者,过度输液会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功能恶化。

   损伤肝肾功能:长期过度输液会显著增加肝肾负担,造成肝肾功能损害。

   降低人体免疫力:如果大病小病都依赖输液,会严重干扰自身的免疫防御功能,造成免疫系统的懈怠。

   结语   静脉输液虽然常见且重要,但也需要我们合理使用。希望这些小知识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静脉输液。

河北省承德市西官营乡卫生院 刘丹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静脉输液相当于一次小型“手术”》,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5年02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