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作为一种常见的急腹症,给无数患者带来了痛苦与折磨,但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外科护理的精细化,阑尾炎已不再是那个令人闻风丧胆的疾病。本科普文将带您认识阑尾炎和外科护理,揭示现代医学如何为患者筑起一道坚固的健康防线,一起来看看吧。
一、阑尾炎概述
阑尾炎是阑尾发生炎症的总称,其病因复杂多样,包括阑尾管腔阻塞、细菌入侵等。患者通常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阑尾炎可能引发阑尾穿孔、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二、阑尾炎的治疗
阑尾炎的治疗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其中,手术治疗因其确切的疗效和较低的复发率而成为首选。
(一)手术治疗
急性阑尾炎:一旦确诊,应尽早进行阑尾切除术。手术方式包括传统的开腹手术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逐渐成为主流。
慢性阑尾炎: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阑尾炎,同样建议进行阑尾切除术,以彻底消除病灶。
(二)非手术治疗
对于部分症状较轻、病程较短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可考虑采用非手术治疗,如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禁食、补液等。但需注意,非手术治疗易复发,且可能掩盖病情,导致阑尾穿孔等严重后果。因此,非手术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并在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的前提下进行。
三、外科护理在阑尾炎治疗中的作用
(一)意义
在外科领域中,护理工作对于阑尾炎患者的治疗过程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密切关联着患者恢复健康的快慢,而且对于手术的成功与否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预防都有着直接且深远的影响。
(二)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阑尾炎患者常因疼痛、恐惧手术而产生焦虑、紧张情绪。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术前准备:包括皮肤准备、肠道准备、药物过敏试验等。皮肤准备应彻底清洁手术区域皮肤,减少感染风险;肠道准备可减轻术后腹胀、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药物过敏试验则确保手术中使用抗生素的安全性;饮食指导如术前禁食禁饮,以便减轻胃肠道压力和减少手术中的麻醉风险。此外,术前护理还需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确保患者在手术前的身体状况适宜进行手术。对于有特殊疾病史的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护理人员还需与医生紧密合作,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以保证手术安全。
(三)术后护理
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疼痛管理:采用药物镇痛、物理疗法等多种手段减轻患者疼痛,提高舒适度。同时,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减少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
切口护理: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预防切口感染。对于腹腔镜手术患者,还需注意观察腹壁穿刺孔有无红肿、渗液等情况。
饮食护理:术后禁食水,待胃肠功能恢复后逐渐过渡到流质、半流质饮食,再过渡到普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腹腔出血、阑尾残株炎、肠瘘等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活动指导: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活动计划。初期以床上活动为主,逐渐过渡到下床活动,避免剧烈运动,以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
心理支持:术后患者可能因疼痛、担忧预后等因素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安慰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前,详细交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如继续观察伤口情况、定期复诊、遵医嘱用药等。同时,提供联系方式,以便患者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咨询。
结语 阑尾炎虽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外科护理的日益精细化,其治疗效果已显著提高。作为医护人员,我们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