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过敏体质宝宝从加辅食到学龄期喂养指导

发布时间:2024-10-31 阅读:17次 作者:刘艳捷
单位及职务:保定兴芮医院

   在儿童护理领域,过敏体质宝宝的喂养一直是家长们极为关注的重点问题。从宝宝开始添加辅食,直到进入学龄期,每个阶段的营养供给都与过敏防御息息相关。正确的喂养方式不仅能为宝宝提供充足营养,助力成长,还能有效降低过敏风险,打响一场漂亮的营养防御战。

   一、辅食添加:谨慎开启新食物之旅

   当宝宝满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时,对于过敏体质宝宝而言,此时进入了一个需要格外谨慎的阶段。首先,第一口辅食应选择强化铁的婴儿米粉。这是因为,米粉相对不易引起过敏,且能为宝宝补充生长所需的铁元素。在添加过程中,要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每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观察2—3天,看宝宝是否有过敏反应,如是否出现皮疹、呕吐、腹泻等。若出现过敏,应立即停止添加该食物,并咨询医生。

   在蔬菜和水果的选择上,南瓜、胡萝卜、苹果等是较为安全的初始选择。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且致敏性较低。例如,南瓜泥可以蒸熟后用料理机打成细腻的泥状,少量喂给宝宝。而像芒果、菠萝等易过敏的水果,建议在宝宝1岁以后,且确认对其他食物不过敏的情况下,再谨慎尝试。

   二、蛋白质引入:逐步试探安全界限

   随着宝宝的成长,蛋白质的摄入至关重要,但也是过敏的高发风险点。7—8个月时,可以尝试添加蛋黄,从1/8个开始,逐渐增加。蛋黄富含优质蛋白质和多种营养素,但部分宝宝可能对其过敏。蛋清由于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致敏性更强,建议1岁以后再添加。

   肉类的添加,可先从猪肉泥开始,同样遵循“少量引入、观察反应”的原则。鸡肉、牛肉等,也可依次尝试。鱼虾类虽然营养丰富,但属于高致敏食物,一般建议在宝宝1岁半以后,且消化功能进一步完善时再引入。在制作肉类辅食时,要确保煮熟煮透,避免因未熟透而增加过敏风险。

   三、幼儿期:丰富饮食结构,规避过敏原

   进入幼儿期,宝宝的饮食逐渐向成人过渡,但过敏的防护依然不能松懈。此时,食物种类可适当丰富,但要时刻留意宝宝对各类食物的反应。如果已经明确宝宝对某些食物过敏,如牛奶蛋白过敏,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替代品,如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奶粉。同时,要仔细阅读食品标签,避免食用含有致敏原的加工食品。

   在家庭烹饪中,要注意食材的选择和烹饪方式。尽量采用清蒸、水煮等健康的烹饪方法,减少油炸、油煎,以降低食物的刺激性。此外,鼓励宝宝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保证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助于促进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

   四、学龄期:关注营养均衡与特殊需求

   当宝宝进入学龄期,学习和活动量增加,对营养的需求更高。对于过敏体质的孩子,依然要保证饮食的多样性和均衡性。除了规避已知的过敏原外,要确保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合理摄入。

   如果孩子对坚果过敏,在学校的课间餐或外出活动时,要特别注意避免接触含有坚果成分的食品。家长可以提前为孩子准备好安全的自制零食,如水果干、自制面包等,带到学校食用。同时,家长要与学校老师沟通,详细告知孩子的过敏情况、过敏症状以及应急处理方法,让老师在学校饮食和活动中给予特别关注。在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中,如野餐、烘焙课程中,以便老师能够提前做好安排,防止孩子误食过敏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孩子尝试新的、不过敏的食物,拓宽饮食范围,确保营养全面。例如,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超市挑选新食材,回家后共同制作美食,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逐渐接受新食物,丰富孩子的饮食体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结语  过敏体质宝宝从辅食添加到学龄期的喂养过程,就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营养防御战。家长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了解宝宝的过敏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为宝宝的健康成长筑牢坚实的营养防线。通过正确的喂养方式,过敏体质宝宝同样能够茁壮成长,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

保定兴芮医院 刘艳捷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过敏体质宝宝从加辅食到学龄期喂养指导》,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4年10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