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28岁,在一家外企工作,平时上班非常忙,饮食不规律,经常吃快餐、外卖,蔬菜、水果摄入量少,时间长了,感觉肚子不舒服,腹泻、便秘交替出现。起初他并未重视,认为是暂时性的消化问题,随着时间推移,小张的症状日益严重,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肠易激综合征,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下,人们很容易忽略身体内部的一些微妙变化,而肠道健康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防范,达到“肠”治久安呢?希望本文分享能够帮您找到答案。
一、肠道的构成和作用
肠道总长约8—10米,起于幽门,止于肛门,包括小肠、大肠。其中,小肠全长4—6米左右,包括十二指肠、回肠、空肠;大肠是消化道下段,包括直肠、结肠、阑尾、肛管、盲肠。
俗话说:“病从口入。”大部分病菌都是从嘴巴吃进去的,细菌进入人体各处的主要途径便是肠道。肠道的健康取决于肠道的活动性,这些病菌受到肠内有益菌群的抵抗,无法在短时间内侵入人体其他循环,很快随着大小便排出体外,自然不会导致机体生病。另外,其他免疫解毒系统,例如淋巴系统、肝、血清等,都需要肠道提供营养,以支持其生存。从某种程度来说,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运动支撑整个生命活动。
二、常见肠道疾病
肠道是一个较为敏感的器官,常见疾病包括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大肠多发息肉、结直肠肿瘤等。特别是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较高且逐年升高,85%以上的患者发现时,已经发展至晚期,5年生存率低于40%,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如果长期表现便秘、腹泻、腹痛、便血等腹部不适症状,建议尽早就诊,明确诊断,早期治疗。
三、保护肠道,预防疾病
(1)饮食调节。日常饮食方面,建议荤素搭配,减少摄入不利于有益菌群生长的高蛋白及饱和脂肪酸类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水果、薯类及全麦类食物,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解决肠道问题的根本方法在于保证肠道益生菌的比例,保持肠道的原动力,确保肠道有足够的有益菌维持肠道的正常功能。日常生活中,可适量补充益生菌,多吃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如蜂蜜、奶酪、酸奶、香蕉等,也可选择补充即食益生菌。肠道功能差者,应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莲子粥、小米粥、山药粥等;胃肠蠕动差者,多属于脾胃虚弱、虚寒病症,熬汤煮粥时,可以加入小茴香、白术、茯苓、党参、葱白等;排便不好者,可适当摄入松子仁、郁李仁等坚果,或者吃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如燕麦或玉米等,有助于肠胃蠕动,预防便秘。
(2)起居有常。日常合理安排生活起居,规律作息,早睡早起,不熬夜不劳累,保证每日睡眠时间和质量,坚持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做好个人的情绪管理,避免忧思恼怒等负性情绪的不良刺激,保持乐观心态,确保心情舒畅。
(3)坚持锻炼。久坐不动对肠道健康非常不利,容易诱发痔疮、便秘等消化道、肛肠疾病,增加肠癌的发病风险。适量运动可促进肠道蠕动,改善肠道的血液循环,增强肠道功能。因此,建议大家平时多运动,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习惯选择慢跑、散步、太极拳、瑜伽等方式积极锻炼,每周至少3—4次,每次30—60分钟。
(4)定期体检,及时就诊。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建议将肠道检查作为常规检查项目,尤其重视息肉以及病理显示管状腺瘤等异常病变,根据病理结果决定复查时间。有消化道肿瘤家族病史的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肠镜检查,一旦发现异常,尽早诊治。
(5)中医调护,效果明显。中医在调理人体肠道方面的效果明显,根据辨证论治原理,采用针灸、艾灸或穴位敷贴等疗法,调节机体阴阳平衡,达到防治肠道疾病的目的。针刺疗法根据循经辩证、归经取穴,可对周身经络产生刺激作用,能疏通经络、调节脏腑、调和气血,尤其适合肠道蠕动不佳引起的腹胀、排便困难等症状。艾灸疗法可温阳散寒,疏通经络,一般选择中脘、足三里和神阙等穴位,具有改善肠道功能紊乱的作用,尤其适合腹泻、腹胀等症状。穴位贴敷疗法建议每逢“三伏、三九”实施,因时制宜调理肠胃,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