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全解析

发布时间:2024-10-31 阅读:31次 作者:贾翠萍
单位及职务:南皮县人民医院

   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当下,养老问题备受瞩目。传统“医养分离”模式下,养老机构难提供专业医疗,医疗机构无法满足长期照料,给老人及家庭带来诸多不便,也造成资源浪费。如今,医养结合新模式应运而生,打破壁垒,为养老带来新希望。

   医养结合三种主要模式

   医养结合,即医疗与养老深度融合,为老人提供全方位服务。其实现形式多样,主要有以下三种:

   机构医养结合模式。部分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如医务室、护理站等。配备专业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可处理老人常见疾病诊治、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等。像一些高端养老社区,设有专门医院,老人头疼脑热、慢性疾病管理都能在社区内解决。同时,与周边大医院建立合作,开通绿色通道,遇重病可及时转诊。如此,老人在熟悉环境中获得医疗服务,减少奔波之苦,也提升了医疗服务的及时性和连续性。

   社区医养结合模式。以社区为平台,整合卫生与养老资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服务机构携手,为老人提供上门医疗、日间照料、康复护理等服务。社区医生定期上门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健康讲座。社区还组织志愿者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比如,社区设立日间照料中心,老人白天在此接受护理、康复训练,晚上回家与家人团聚,既享专业服务又有家庭温暖,增强了归属感。

   居家医养结合模式。借助科技发展,居家养老融入医养结合理念。智能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助力,老人在家就能享受远程医疗监测、健康咨询、紧急救援等服务。智能床垫监测睡眠质量和生命体征,异常时自动报警。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还提供上门护理、康复训练等,满足老人居家养老需求,让老人在熟悉的家中安享晚年。

   医养结合的多种优势

   医养结合优势显著。满足老人多样化需求是其一。老人健康状况不同,需求各异。医养结合可依个体情况定制服务,健康管理、疾病治疗、生活照料皆能兼顾。慢性病老人可在养老机构或社区接受专业护理和治疗,失能老人能获得生活照料与康复训练,保障生活质量。

   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是其二。传统模式下,慢性疾病或康复期老人长期占用医院床位,造成资源浪费。医养结合将此类老人分流至养老机构或社区,由专业人员照料,医院床位可留给更急需的病人,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是其三。医养结合推动养老产业升级创新。社会资本看到商机,纷纷投入,催生养老与医疗融合的新产品、新服务。养老机构引入医疗服务,医疗企业拓展养老业务,产业生态更加丰富多元。

   推动医养结合健康发展

   然而,医养结合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专业医护人员短缺是难题。养老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待遇、发展空间有限,难吸引和留住人才。医保政策衔接不畅,部分医养结合服务项目无法报销,增加老人经济负担。服务标准和监管机制不健全,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影响老人体验和信任。

   要推动医养结合健康发展,需多方协作。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完善医保政策,建立健全服务标准和监管体系。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充实队伍。社会加强宣传推广,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家庭承担起关爱责任,与机构密切配合,共同为老人创造优质养老环境。

   医养结合是养老模式的创新变革,虽面临挑战,但前景广阔。随着各方努力,它将不断完善,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让老人安享幸福晚年,为老龄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南皮县人民医院 贾翠萍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全解析》,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4年10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