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已成为继癌症、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之后,对老年人及其家庭生活质量构成严重威胁的第四大杀手。近年来,空巢老人患病率有所上升,究竟是何原因?本文将为您进行梳理。
一、空巢老人与老年痴呆症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空巢老人这一群体在社会中的占比日益增大。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部分大城市,空巢老人家庭已占到老年家庭总数的一半以上。在一些一线城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中,空巢老人的比例高达65%,即使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这一比例也在不断攀升。有调查显示,空巢老人患痴呆症的比例比非空巢老人高出约30%。这一数据对比,清晰地凸显了空巢老人在面对痴呆症时的严峻形势,空巢老人由于缺乏足够的社交互动、情感支持以及规律的生活照料,使得他们的大脑更容易出现认知功能衰退,进而增加了患痴呆症的风险,这一问题亟待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二、空巢老人易患痴呆的原因
1.缺乏情感交流和社会支持
(1)空巢老人往往独居,与外界交流较少,缺乏子女的陪伴和亲友的互动,容易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
(2)长期缺乏情感交流和社会支持,会使老年人陷入一种隐性的应激状态,心理压力增加。
2.大脑功能减退速度加快
(1)孤独感会使老年人患认知障碍、痴呆症的风险增加。
(2)缺乏交流和刺激,大脑接收的信息减少,大脑功能减退的速度比常人快。
3.不良生活习惯
(1)空巢老人可能由于行动不便或缺乏陪伴,减少了户外活动,缺乏体育锻炼。
(2)缺乏运动会影响身体的血液循环,减少大脑的血液供应,影响大脑功能。
(3)部分老年人可能存在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高盐、高脂、高糖饮食,缺乏均衡的营养摄入。
4.信息获取渠道单一
(1)空巢老人可能主要依赖电视和偶尔的电话获取信息,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大大减少。
(2)大脑如果不经常被新鲜事物激活,处理信息的能力会逐渐下降。
三、空巢老人患痴呆的具体表现
老年痴呆症早期常以健忘为表现,如经常忘记近期得到的信息,如约会、人名或电话等,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出现失语、抑郁、急躁等症状,甚至日常生活也不能自理。
四、如何预防空巢老人患痴呆?
1.及时就诊
如果发现空巢老人出现了痴呆的表现,家属要在第一时间带他去医院就诊。目前有部分医院已经设有痴呆门诊,能够对痴呆症状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并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这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能为家属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2.增加情感交流和社会支持
子女应常回家看看,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保持与父母的联系。同时,鼓励老年人参加社区活动,如老年大学、兴趣小组等,结交朋友。
3.保持大脑活跃
鼓励老年人多思考,培养兴趣爱好,如学习书法、摄影、乐器等,激发大脑思维。也可阅读书籍、报纸,了解新知识、新信息,锻炼大脑认知能力。此外,老人还可以尝试解谜游戏、学习新技能等,保持大脑的活跃性。
4.均衡饮食
在日常饮食中,要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健康饮食习惯;多吃富含胆碱和维生素B的食物,如豆类、蛋类、贝类、海带和动物内脏等,确保饮食多样化和均衡,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
5.适度运动
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为大脑提供充足氧气,增强大脑活力。家属要鼓励老人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每周至少运动3次,每次30分钟以上。
6.定期体检和早期干预
定期带老年人进行体检,监测记忆力和认知功能的变化,一旦发现疑似老年痴呆的症状,及时就诊。
结语 空巢老人由于缺少情感交流、大脑功能退化加速、不良生活习惯以及信息获取渠道单一等问题,更易受到痴呆症的侵袭。子女以及社会各界,应关注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通过增加情感交流、保持大脑活跃、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和定期体检等措施,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