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儿科门诊陪诊手册助家长从容应对

发布时间:2025-02-10 阅读:128次 作者:韩海霞
单位及职务:北京市平谷区夏各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孩子生病,家长揪心。带孩子去门诊看病,家长不仅要操心孩子的病情,还要掌握一些必要的护理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恢复健康。

   一、就诊前:做好充分准备

   1.记录孩子症状

   在带孩子去门诊之前,家长要仔细观察并记录孩子的症状。比如孩子什么时候开始不舒服,是发烧、咳嗽、腹泻,还是其他症状;症状的具体表现,像发烧的话体温是多少,咳嗽有没有痰,腹泻的频率和大便的性状等。这些信息对于医生准确判断孩子的病情非常重要。

   2.整理既往病史

   家长要把孩子之前的病历、检查报告等资料整理好,方便医生了解孩子的既往病史,判断此次病情是否与之前的疾病有关,从而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如果孩子有过敏史,就诊时一定要清楚地告知医生,避免孩子使用到可引起过敏的药物。

   3.安抚孩子情绪

   去医院看病,陌生的环境和穿白大褂的医生可能会让孩子感到害怕和不安。家长要提前和孩子沟通,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告诉孩子去医院的目的,让孩子有心理准备。比如可以说:“宝贝,你有点不舒服,我们去医院找医生叔叔看看,医生叔叔有办法让你快点好起来。” 在去医院的路上,也可以通过聊天、讲故事等方式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

   二、就诊中:积极配合医生

   1.如实告知病情

   见到医生后,家长要把之前记录的孩子症状以及整理好的既往病史详细地告诉医生。不要遗漏任何重要信息,也不要夸大或缩小孩子的病情。比如孩子之前有过哮喘病史,这次咳嗽了,就一定要告诉医生,以便医生综合判断病情。

   2.认真聆听医嘱

   医生在诊断后会给出治疗方案和护理建议,家长要认真聆听并记录下来。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向医生提问,确保自己清楚了解孩子的用药方法、剂量、饮食注意事项等。比如问清楚药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一天吃几次,每次吃多少。

   3.安抚孩子配合检查

   在医生给孩子做检查时,孩子可能会因为害怕而不配合。家长要在旁边安抚孩子,鼓励孩子勇敢一点。比如医生要给孩子听诊,家长可以轻轻地抱住孩子,告诉孩子不要害怕,一会儿就好。如果孩子实在不配合,也不要强迫孩子,以免孩子更加抗拒,可以和医生商量换个时间或者换种方式检查。

   三、就诊后:悉心护理孩子

   1.按时按量用药

   按照医嘱按时给孩子用药是非常关键的。有些家长可能觉得孩子病情好转了,就自行减少药量或者停药,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可能会导致病情反复。也不能因为心疼孩子,就随意增加药量,这样可能会引起药物不良反应。比如医生开了抗生素,就一定要按照疗程服用,不能随意中断。

   2.注意饮食调理

   孩子生病后,身体比较虚弱,需要合理饮食来补充营养,促进恢复。一般来说,要给孩子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吃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果孩子发烧,要多给孩子喝水,补充水分。如果孩子咳嗽,就不要给孩子吃太甜、太咸的食物,以免加重咳嗽。可以给孩子煮点小米粥、软面条,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3.保证充足睡眠

   睡眠对于孩子的身体恢复非常重要。生病的孩子需要更多的休息,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睡眠时间,让孩子的身体得到充分的恢复。比如可以在孩子睡觉前,调暗房间灯光,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帮助孩子放松身心,进入睡眠状态。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即使孩子已经看完病,拿了药,家长也不能掉以轻心,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果孩子的症状没有缓解,或者出现了新的症状,比如发烧不退、咳嗽加重、精神萎靡等,要及时带孩子再次去医院就诊,寻求进一步的治疗建议。

   结语  带孩子去门诊看病,家长们要做好就诊前的准备,就诊中积极配合医生,就诊后悉心护理孩子,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尽快恢复健康,茁壮成长。希望这些护理知识能够帮助到各位家长,让孩子们少生病,健康快乐地成长。

北京市平谷区夏各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韩海霞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儿科门诊陪诊手册助家长从容应对》,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5年02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