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中医妙招化解肛肠疾病烦恼

发布时间:2025-01-27 阅读:79次 作者:房栩丞
单位及职务:新疆昌吉自治州中医医院

   肛肠疾病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健康问题,像痔疮、肛裂、肛瘘等,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除了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中医在应对肛肠疾病方面也有着独特的妙招。这些方法安全有效,且操作简便,在家就能进行。

   1.穴位按摩,疏通经络

   中医认为,人体经络如同网络,连接着各个脏腑器官。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运行,从而缓解肛肠疾病症状。

   长强穴:长强穴位于尾骨端下,是督脉的起始穴位,与肛肠紧密相关。按摩时,可采取俯卧位,用食指或中指指腹按压穴位,力度适中,以感到微微酸胀为宜,每次按摩3—5分钟,每天早晚各一次。长期坚持按摩长强穴,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痔疮疼痛、便血等症状。

   承山穴:承山穴在小腿后侧,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它是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按摩此穴位能起到理气止痛、舒筋活络的作用。坐在椅子上,用同侧的大拇指指腹垂直按压承山穴,先轻后重,逐渐加力,每次按摩3— 5分钟,每日可进行多次。对于肛裂、痔疮引起的疼痛,按摩承山穴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二白穴:二白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 4寸,桡侧腕屈肌腱的两侧,一肢各有两穴。按摩二白穴时,用拇指指腹按压穴位,做环状运动,每次按摩2—3分钟,每天2 —3次。此穴位对痔疮、脱肛等肛肠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能帮助改善肛门坠胀、疼痛等不适。

   2.艾灸疗法,温通气血

   艾灸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艾草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穴位,达到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和气血的目的。对于肛肠疾病,艾灸也能发挥独特的功效。

   艾灸长强穴:将艾条点燃后,距离长强穴皮肤2—3厘米,以局部皮肤感到温热但无灼痛为宜,每次艾灸10—15分钟,每天1—2次。艾灸长强穴可促进肛门周围血液循环,改善局部气血瘀滞状态,减轻痔疮、肛瘘等疾病的症状。

   艾灸关元穴: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艾灸关元穴能培补元气,增强身体抵抗力,对因气血不足导致的肛肠疾病有一定的调理作用。艾灸时,同样将艾条点燃后悬于穴位上方,每次艾灸15—20分钟,每周可进行3—5次。

   艾灸足三里:足三里是人体的保健要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艾灸足三里能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增强身体免疫力。对于肛肠疾病患者,艾灸足三里有助于改善整体身体状况,促进康复。每次艾灸15—20分钟,每周艾灸3—5次。

   3.中药坐浴,清热消肿

   中药坐浴是将中药煎成汤剂,趁热坐浴熏洗肛门,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起到清热燥湿、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

   苦参汤坐浴:苦参、黄柏、蛇床子、地肤子、白鲜皮各30克,加水煎煮30分钟后,过滤去渣,将药液倒入盆中,先趁热熏蒸肛门,待水温适宜后坐浴15—20分钟,每天1—2次。苦参汤具有清热利湿、杀虫止痒的功效,对于痔疮、肛裂、肛周湿疹等引起的瘙痒、疼痛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五倍子汤坐浴:五倍子、朴硝、桑寄生、荆芥、生枳壳各30克,煎水坐浴。五倍子汤能收敛止血、消肿止痛,对痔疮出血、肿痛有显著疗效。坐浴方法同上,坚持使用,可有效减轻肛肠疾病症状。

   4.饮食调理,内养外调

   中医讲究饮食调理,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也能辅助治疗肛肠疾病。

   清热凉血食物:多吃一些具有清热凉血作用的食物,如绿豆、苦瓜、莲藕、荸荠等。绿豆可煮成绿豆汤饮用,能清热解毒、消暑利水;苦瓜可凉拌或清炒,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功效;莲藕可生食或炖汤,能清热生津、凉血散瘀;荸荠可直接食用或榨汁饮用,有清热润肺、生津止渴的作用。这些食物对于缓解痔疮、肛裂等疾病引起的便血、肿痛有一定帮助。

   润肠通便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红薯、玉米、芹菜、香蕉等,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减轻肛肠负担。红薯可蒸着吃,也可煮粥;玉米可煮着吃,也可做成玉米糊;芹菜可炒着吃,也可凉拌;香蕉可直接食用,这些都是很好的润肠通便食物。同时,要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

   结语  中医从穴位按摩、艾灸疗法、中药坐浴到饮食调理,为肛肠疾病患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治疗和调理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尝试。但要注意,如果肛肠疾病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希望这些中医 妙招能帮助大家化解肛肠疾病烦恼,恢复健康生活。

新疆昌吉自治州中医医院 房栩丞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中医妙招化解肛肠疾病烦恼》,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5年01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