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心脏换瓣:血管外科的“生命修复术”

发布时间:2025-01-27 阅读:65次 作者:赵永波
单位及职务: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在人体的精密构造中,心脏宛如一台不知疲倦的“发动机”,持续为全身供血,维持生命的运转。而心脏瓣膜,则如同这台“发动机”里的精密阀门,精准控制着血液的单向流动,确保心脏有序地完成收缩与舒张,为全身输送活力源泉。然而,当这些瓣膜出现故障,心脏的正常功能便会受到严重影响。此时,一项神奇的医学技术:心脏换瓣手术,便成了许多患者重获健康的希望之光,而实施这项手术的主角,正是心脏血管外科医生。

   然而,岁月的侵蚀、疾病的肆虐,常常让心脏瓣膜不堪重负。心脏瓣膜疾病的成因多种多样,包括先天性发育异常、风湿热后遗症、老年退行性病变以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当瓣膜出现狭窄或关闭不全时,心脏的工作负担会大大增加。以二尖瓣狭窄为例,血液从左心房流入左心室的通道变窄,左心房压力升高,导致肺淤血,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等症状。长此以往,心脏会逐渐增大,心功能也会不断下降,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心脏换瓣手术,顾名思义,就是用人工瓣膜替换病变的心脏瓣膜,恢复心脏的正常血流动力学。人工瓣膜主要分为机械瓣和生物瓣两大类。机械瓣由金属和人造材料制成,具有耐久性好的优点,使用寿命可达数十年,但患者术后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以防止血栓形成。生物瓣则来源于动物组织或经过人工处理的生物材料,其优点是术后无需长期抗凝治疗,对患者生活影响较小,但生物瓣的使用寿命相对较短,一般为10—20年。医生会根据患者年龄、生活方式、预期寿命等诸多因素综合考量,为其挑选最适宜的瓣膜。

   手术过程中,心脏血管外科医生如同技艺精湛的工匠,在极其微小且关键的部位施展着“生命修复术”。手术开始,患者需要接受全身麻醉,并连接上体外循环机。体外循环机暂时替代心脏和肺的功能,让血液在体外进行氧合和循环,为医生创造一个“安静”的手术环境。接着,医生小心翼翼地打开胸腔,暴露心脏。在显微镜的辅助下,他们仔细分离病变瓣膜周围的组织,精准地切除病变瓣膜。随后,将精心挑选的人工瓣膜准确无误地缝合到原来瓣膜的位置。每一针缝合都需要医生全神贯注,因为稍有偏差,就可能影响瓣膜的功能和心脏的正常跳动。因此需要医生具备高超的技术、丰富的经验以及强大的心理素质,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容有失。医生凭借精湛医术与钢铁般的定力,在微观世界里精心“雕琢”,守护患者的生命健康。

   术后,患者的恢复过程同样至关重要。首先,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确保心脏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患者可能需要在重症监护室度过一段时间,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24小时的精心照料。在药物治疗方面,除了根据所使用的瓣膜类型决定是否需要抗凝治疗外,还需要使用药物来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控制血压和减轻心脏负担。同时,患者的饮食也需要进行调整,应遵循低盐、低脂、高蛋白的原则,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患者需要尽早开始康复锻炼,如在床上进行简单的肢体活动,逐渐过渡到下床行走等。康复锻炼不仅有助于心肺功能的恢复,还能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促进整个身体状况的好转。

   心脏换瓣手术是现代医学的伟大成就之一,它为众多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带来了新的生机。心脏血管外科医生们凭借着精湛的医术和无畏的勇气,在这颗 “生命之泵”上施展着神奇的修复魔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脏换瓣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也在不断提高,相信在未来,这项技术将帮助更多的患者重获健康,引领患者冲破病魔阴霾,迈向充满希望的新生活,让生命的乐章再次奏响欢快的旋律。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赵永波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心脏换瓣:血管外科的“生命修复术”》,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5年01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