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心脏支架植入与康复指南

发布时间:2025-01-23 阅读:49次 作者:仲亚飞
单位及职务:大厂回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心内科

   在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下,心脏支架手术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心绞痛等症状,还能显著降低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脏事件的发生风险。然而,对于许多患者而言,心脏支架手术仍然是一个充满未知与恐惧的领域。本文将从心脏支架的植入过程、术后护理到康复指导,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心内科全程指南。

   一、心脏支架的植入过程:科技与精准的完美结合

   心脏支架植入手术,专业上称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一种微创手术,旨在通过导管技术将支架送入狭窄的冠状动脉内,从而恢复血管的正常血流。整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术前准备:在进行手术之前,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如心电图、心脏彩超、血液检测等,以评估心脏功能和确定狭窄部位。

   麻醉与消毒:手术通常采用局部麻醉,对于特别紧张或需要复杂操作的患者,也可能选择全身麻醉。在麻醉生效后,医生会对手术区域进行严格消毒,以降低感染风险。

   血管插管与造影:医生会选择一条粗大的动脉(如股动脉或桡动脉)作为血管通路,通过穿刺或插入导丝的方式将导管引入体内。导管进入心脏后,医生会注入造影剂,使血管显影,从而准确确定狭窄或阻塞的位置和程度。

   支架植入:在确诊狭窄部位后,医生会使用球囊导管将狭窄处的血管扩张开来,然后通过长导丝将金属支架送达狭窄处并展开。支架能够提供支撑,保持血管的通畅。有时,医生还会使用更大的球囊导管进行二次扩张,以确保支架充分展开。

   术后观察: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在监护室内观察一段时间,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医护人员会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有无胸痛、胸闷等不适症状。

   二、术后护理:细致入微,助力康复

   心脏支架手术虽然是一种微创手术,但术后的护理同样至关重要。良好的术后护理不仅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还能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药物管理:术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和调脂药物,以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和稳定斑块。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并定期复查血液指标,以便医生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饮食调养:均衡的饮食对于术后恢复至关重要。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这样的饮食搭配不仅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减轻心脏负担,推动术后恢复。同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也非常重要,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功能。

   适度运动: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逐步开展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能够强化心肺功能,提升身体耐力,同时也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提升整体生活质量。但需注意,运动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确保心脏安全。

   心理调适:术后,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因此,良好的心理调适至关重要。患者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的交流来分享康复经验,获取情感支持。同时,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三、康复指导:科学规划,重启新生

   心脏支架手术后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医生的共同努力。

   定期复查: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监测心脏功能和支架的状态。通过复查,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复查也是患者了解自身恢复进展的机会,能够增强患者的信心,促进积极的康复态度。

   生活方式调整:除了药物治疗和饮食调养外,患者还需要调整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等。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促进术后康复。

   急救知识普及:患者应了解并掌握心脏急救知识,如心肺复苏术(CPR)等基本技能。同时,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等,并了解正确使用方法。在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

大厂回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心内科 仲亚飞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心脏支架植入与康复指南》,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5年01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